中国日报5月19日电(记者 赵磊)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2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2.28%,达到1454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1%,增速高于上一年。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约18.20%,达到3236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9%。
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21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90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8.7%左右。同时,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突破9.8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继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态势,产业生态范围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行业应用发展不断深化的同时,区域应用也得到显著拓展,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通过对产业链重点监测企业数据和重点市场数据的综合研究分析表明,重点监测企业的核心产值相关业务营收同比去年有较高增长,重点市场的景气度和应用规模进一步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北斗+”和“+北斗”的深化发展,推动了应用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尤其在新基建和数字经济政策的有力拉动下,行业和区域的各种新应用、新业务、新模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新兴的信息化集成用户单位对北斗相关器件、软件、数据,特别是国产终端产品的采购量显著增加,不仅有力推动了产业核心产值的提升,同时也正在显现出北斗时空应用服务的巨大赋能效应。
2021年,北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应用深度广度持续拓展。多个行业、部门和省市已将北斗应用及产业化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北斗系统已广泛进入各行各业,以及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白皮书发布会上,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团、哈啰、滴滴青桔三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共同发布消息——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北斗高精度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500万辆并全面覆盖全国450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