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剪影】
(凤凰“竹山乡居”鸟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距凤凰古城30公里,一个纯苗族聚居村、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竹山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省文旅厅2018年驻村帮扶以来,引入市场主体,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新路子。
竹山村将农村传统建筑、农耕器具、民间技艺、民俗礼仪等资源,进行活态化传承和创新,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传承和复兴了传统文化,同时打开了偏远乡村与外部世界交流沟通的大门。村民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精神面貌为之一变。
游客来到竹山,可在神龙谷里游船,可与苗家阿婆学绣花、织布,可在民俗演艺《竹山花开》、民俗小戏《爱在竹山》中体验苗族婚嫁、农耕文化的魅力和乐趣,还可以逛“山货集”“竹山酒庄”“编织体验馆”,把黄酒、腊肉、土鸡蛋及非遗产品带回家。
【带您“打卡”】
初夏,记者来到凤凰县采访,从美若诗画的凤凰古城,到这个500年深山苗寨,那份行走湘西的惬意和怡然没有减少。走进竹山,从苗寨的“颜值”和“气质”里,从村民质朴的笑脸上,从游客舒心的体验中,寻觅苗乡蝶变的密码。
生活变“场景”,深山苗寨成旅游景点
泉水叮咚,山花烂漫;青岩土屋,苔痕石阶;鸡鸣犬吠,炊烟袅袅。
依山而建的竹山村1组被称为“半坡部落”,100多栋苗家传统民居至今保留着原有的样子。村里绝大部分房屋的墙体,均由青色片石垒砌而成,既坚固又独特,因此称其为“石头部落”也不为过。
进村的石板路旁,一位苗家大哥头戴斗笠,一手扶犁,一手扬鞭,在田里驱赶着黄牛犁田耕地。田埂上的游人跃跃欲试,脱了鞋,卷起裤腿就要下田体验。
“我犁了半辈子地,以前赶着黄牛到处寻活,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赶着牛来上班,工作轻松,每月2000元工资。”63岁的竹山村村民吴国安,是这幅“传统农耕图”的主角。
(村民向游客“表演”犁田。)
悠久的农耕文化,在竹山村被“包装”成旅游“场景”。而传统农耕场景,只是竹山村民族特色文化“盛宴”里的一道“开胃菜”。
长期被大山封锁、库水阻隔,加上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设施落后,贫困,一直是竹山村的标签。
竹山村党支部书记吴建龙告诉记者,改变,从千云旅游公路(凤凰千工坪至贵州铜仁云场坪)2019年通车开始。竹山村与凤凰古城间的车程缩短至一个小时内,沿途风光旖旎;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党员干部的努力下,村里水、电、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也相继建成。竹山村文旅发展的“痛点”得以全面打通,村里独特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更加凸显。
(龙凤香向游客展示簸稻谷。)
几十年从未出过远门的56岁村民龙凤香,曾经去得最远的地方,是步行4个多小时到麻冲乡集镇赶集。她平时不是在家带孩子,就是在山脚的地里干农活,虽听得懂普通话,但讲不流利。这两年,村里搞旅游,龙凤香被安排在村里晒谷坪用簸箕“簸”稻谷和玉米,展示农村妇女生活技艺,每月可拿2000元劳务工资。
记者从龙凤香手中接过簸箕,体验将里面的稻谷和玉米“簸”离。龙凤香站在一旁指导,热情中保存着苗族人的纯朴,带着一份羞涩。但相比两年前,这已是巨大的进步。通过两年的锻炼,龙凤香在场景化乡村文化展示中,形象气质也悄悄改变。她会微笑着向游客主动打招呼,也会用普通话说“再见!欢迎再来!”
龙凤香的气质之变,见证了深山苗寨村民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之变。
(游客在竹山村体验现磨豆浆。)
在竹山村,熏腊肉、磨豆腐、打糍粑、织布、绣花、苗族婚嫁等苗家的日常生活,都被场景化。就连苗家人的洗衣、做饭,也成了游客“围观”的对象。
凤凰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龙金明说,文化本就源自生活,换一个角度看苗乡,岁月沉淀的全是魅力和乐趣;原汁原味的苗乡文化,就是竹山人端给游客的“盛宴”。
(竹山村民向游客“表演”传统纺纱和织布技艺。)
工匠变“公”匠,传统手艺成了“香馍馍”
在竹山村的“编织体验”场地,记者见到吴信胖老人时,他正在用竹条编织篓子。
老人很开朗,用略带炫耀的口吻对记者说:“我今年82岁了,从来不生病。”在记者将信将疑时,他掏出身份证,上面的“出生”一栏赫然就是“1940年”。
几十年来,吴信胖打草鞋、编竹制品养家糊口,每5天就去乡里集市卖一次货,如果生意不好还得背回来。现在,竹山村旅游开发,传统手艺成了“香饽饽”,吴信胖老人打草鞋的手艺派上了用场。
为了向游客展示传统编织技艺,加入竹山村旅游合作社的吴信胖,把打草鞋的架子,从屋里头搬到了屋外。吴信胖老人有了固定的收入,每月劳务工资2000元,每天还能“逮”一顿免费午餐。
(石香莲老人向游客展示苗家打花带技艺。)
今年87岁的竹山村村民石香莲,两年前以一手苗族打花带的手艺,加入竹山村旅游合作社,被凤凰旅投集团公司董事长张顺心誉为“国内年龄最大的旅游产业工人”。石香莲每月工资1800元。“当时都不敢相信,我这么老了还能拿工资!”回忆起自己被公司选中成为“公”匠,石香莲感慨不已。
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凤凰旅投集团公司便把她家的房子租赁下来,每年租金3000元,老人在自己家里“上班”,展示打花带的技艺给游客看。几十年的日积月累,她打花带的技艺,犹如钢琴大师弹钢琴,手指有章有节。
石香莲每年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她说:“以前,我找儿子要钱;现在,我给儿子分钱!”
在竹山村,凤凰旅投集团公司租赁村民房屋60栋,村民以自有房屋作为资源参与旅游开发;为保护好古村落的房子,公司还对竹山村294栋房子采取挂牌保护,每栋房屋每年还投入300元作为修缮费用。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的李江泳老师,研究方向包含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设计创新。来竹山考察,李江泳和朋友一行在竹山的“生活坊”推了一把磨,品尝了新鲜豆浆,还在“山货集”购买了“凤凰雪茶”。他感叹:“在竹山村,乡村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之中,这种浸入式、体验式的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可以有效引发游客购买的欲望、传播的冲动。”
(竹山村”无边泳池“。)
“社员”变“演员”,竹山“花开”迎宾客
游客来到竹山村“半坡部落”风雨桥边,迎接大家的首先是一碗香甜的苗寨“拦门酒”,让来自各地的宾客深刻感受苗族人民的能歌善舞和热情好客。
高亢嘹亮的苗族飞歌,把游客带到苗乡淳朴自然的环境中去,让人“欣然归往”,如入桃源仙境。
“我,竹山村演艺‘村长’,欢迎你们来到竹山!”今年56岁的吴旗榜及其妻子龙送桃,同另4名村民一起,负责站在村头的风雨桥上迎接游客。
(一碗拦门酒,表达苗乡群众的热情好客。)
除了唱苗歌拦门,吴旗榜还会主动教客人打苗家花鼓,妻子龙送桃则负责敲打鼓边控制节奏。谈起村里的旅游,吴旗榜神采飞扬地说:“像我这个年龄,外出打工人家不会要。在村里,我还是‘主角’呢!我们两口子在景区唱苗歌迎客,儿子驾驶游轮,女儿在家里卖土特产,全家都吃上了‘旅游饭’。”
入夜,在竹山村3组,《竹山花开》情景剧热闹开演,游客在绚丽的声光电中,感受村民自导自演的苗乡乡愁,伴随熊熊篝火一起载歌载舞,别有一番风味。
情景剧的第一幕,就是吴旗榜戴着斗笠、拿着棍子赶着鸭子绕舞台走一圈的苗乡“放鸭”场景。这场演出,参演的村民“演员”达35人。
张顺心介绍,2019年夏秋之际,竹山村以旅游资源入股旅投集团公司,村集体每年享受分红,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寨的旅游开发。从2020年3月竹山景区开门营业,公司结合传统村落的保护,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竹山花开》情景剧、“爱在竹山”沉浸式农耕文化体验景区、“苗岭无边泳池”、“竹山乡居”等项目。
记者在竹山村3组看到,点缀在半山腰的“花涧民宿”,三种风格迥异的独栋房型,灵感取于画家黄永玉《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站在毗邻悬崖的“竹山乡居”,可将长潭岗峡谷、沱江的自然山水风光尽收眼底。张顺心自豪地说,竹山村民宿文旅产业,创造了就业岗位267个,村民变成旅游合作社“社员”,且随时变身“演员”,实现了“打工不出村,致富在家门”的目标。
中石化挂职凤凰的县委常委、副县长房克志说:“竹山村由一个深度贫困村变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成为中国扶贫交流基地、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精品线路、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是党和政府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的具体实践,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生动实践。”
(2020年全国“乡村春晚”竹山分会场之“竹山赶年”现场。)
【青年观察】
喜见美丽乡村成“网红”
■王志明(吉首大学商学院学生)
身为一名吉首大学商学院的大学生,我对竹山村这个近两年火起来的“网红”村比较关注。她不仅有民风淳朴的传统苗寨,还有休闲放松的精品民宿,独特的人文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都令人沉醉。
这次,我作为湖南日报青年观察员,实地走访发现,尽管有疫情影响,村里游客仍然络绎不绝。
通过深度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合理规划、有效利用民俗资源,精心打造独特的文旅“场景”,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共同创业,竹山村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模式。
“竹山”,也是一件“文旅产品”。这件产品从无到“优”,体现的是思想观念之“变”,乡村文化成了乡村脱贫产业;这件产品从有到强,体现的是“闯创干”的精气神,在短短几年内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件产品从强到精,体现的是多赢的富民新思路,这里已成为游客寻梦的家园。
在竹山村的实践中,把村落的自然和文化风物,作为旅游产业第一资源,聚焦“资源开发、业态建设、乡村振兴”三个核心要素,将自然资源与农村产业、资本与资源融合统筹思考,探寻文旅融合契合点,摸准了产业发展富民的脉络,打通了产业融合建设平台的开发路径。
在竹山村的实践中,山水资源是依托,社会资本是动力,商旅业态建设是重点,共同富裕是目标。集“三方”所长,通过文旅融合的策划创意,把资源变成了旅游产品;聚“三方”优势,村里组建农民旅游合作社,安排村民劳务用工,凤凰旅投集团公司和商家、景区、村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在竹山村的实践中,凤凰旅投集团公司以创意为抓手,整合村民的房子、树林、田园、农具、生活习俗等文化资源,找准这些资源要素的文化主题,变成文化旅游景观,塑造出一个全要素旅游产业综合体。通过个性化的创意,整合乡村文化要素,策划具有差异化的乡村“热文化”产业,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
(凤凰“竹山乡居”鸟瞰。组照摄影 李健 张顺心 李寒露)
(李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