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2米!第二次青藏科考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来源:新华网
2022-05-16 10: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网北京5月16日电(王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日前,在西藏珠峰地区开展的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中,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平台于5月15日4时40分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9032米的高度,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珠峰地区并超越珠峰高度,在9000米以上高空来观测地球科学中水汽、温室气体等最关键参数的变化特点。

据介绍,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平台搭载了水汽稳定同位素分析仪、黑碳、甲烷、臭氧等多种分析仪器与设备,获得了珠峰地区大气水汽传输和温室气体垂直变化过程关键科学数据,为揭示西风传输影响下的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表示,本次观测是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的融合,在科学观测上进入了一个超前的模式。“这些成果一定能为我们的国家,为人类作出科学的贡献,同时也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全球应对作出贡献。”

记者了解到,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由中科院空天院自主研发,是继2019年空天院研制的极目一号I型浮空艇观测高度到达海拔7003米后,再次刷新第二次青藏科考系留浮空艇驻空科学观测高度世界纪录。

科研团队表示,此次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挑战观测高度海拔9000米,难点颇多。

首先,9000米海拔低温低压高风速环境条件下对系留浮空艇平台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第二,本次系留浮空艇的艇体材料,是一种由我国自主研发轻质低密度高强抗辐射的复合织物材料,在珠峰地区严苛的环境条件下应用尚属首次,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意义;

第三,海拔9000米高度的复杂电磁环境、低温低气压高风速的环境条件的系留浮空艇的艇体、控制系统、能源系统以及锚泊系统的稳定性都提出了巨大考验,设计人员从技术角度和现场试验有力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本次浮空艇科考分队由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长春光机所和中电科八所等单位的63名科考队员组成。

根据科考计划,科考队后续还将抓住观测有利科学观测窗口,获取更多观测数据,积极追求科学研究上更大的成功。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