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无到有、从试运行到常态化、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已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复工复产、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驱动力。(科技日报5月10日)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一经开行,便具有与生俱来的运输优势。相比公路运输,铁海联运量大价廉、运输时限短、安全有保障;相比于水路运输,以重庆为核心枢纽,以北部湾港为终端,大概只需要两三天时间,是长江船运时间的三分之一。凭借这些优势,自2017年以来,经4年的时间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增长25倍、货值增长22倍、货物品类由不到200个扩展到640个。
RCEP生效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进一步得到政策赋能,通道物流运输会越来越红火。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成本优势,加上高水平的自由贸易环境,将为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地区与成员国贸易产业链、特别是交通物流经济带来更多融合和互补效果。目前,RCEP协议下出口地的原产地证书可实行全面电子化签发,相关部门还推出“预约办”“邮寄办”“快速办”等便利化签发服务,便利货物快速通关、享受关税减免实惠。为了企业能更好的融入到RCEP框架内,熟悉并运用好各项优惠政策,中国海关总署和各地海关线上线下组织政策宣讲会,发放宣传册,广州海关还现场指导,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政策解读和帮助。钦州港海关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指导辖区企业抢抓RCEP落地实施等机遇,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聚集,用好区域一体化大市场,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引领高质量新发展。”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畅通的经济动脉,是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铁路凭借量大、便捷、全天候的交通优势与海上运输相辅相成。近年来,运输通道和物流枢纽两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铁路运输能力和港口吞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铁海联运的无缝衔接,铁路部门联合海事部门的“一单制”直达服务,既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更推动了铁海联运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不断提高通关效率。而高效的运输让品类繁多的货物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快”再到“走得好”的转变,使企业和普通百姓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在我国广阔的西部地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互联互融,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以前封闭的西部地区转身变成了开放的前沿,这必将为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驱动力。(叶燕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