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 | 马来西亚学者:美国划“小圈子”排挤中国?东南亚国家不欢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5-09 19: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

过去30年来,中国与东盟在多领域建立起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这种高度包容的互利关系与美国主导的排他性地区框架协议有着本质的不同。随着近年来中美竞争加剧,美国意欲在印太地区建立新的制度安排,拉拢包括东盟成员在内的地区国家,孤立中国。这不符合东盟利益,也不会被接受。

去年1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以视频方式举行了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会上双方将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自1991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等领域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1994年,中国首次加入东盟地区论坛。两年后,中国与东盟正式确定了对话伙伴关系。1997年,首届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召开,为双方最高领导人的互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在随后的几年里,双方签署了更多合作协议和声明,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及多份非传统安全合作协议。在这些合作努力的基础上,双方于2003年10月发表了《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标志着中国-东盟关系在新世纪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自2005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共同制定了实施战略伙伴关系的4个五年行动计划,今年是第四个行动计划(2021-2025)的第二年。而与第一个行动计划(2006-2010)相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第四个行动计划所涵盖的行动与涉及的部门更加广泛、深入、制度化,而且更加有力,这再次证明了中国和东盟在建立务实的互惠互利关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然而,双方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在很大程度上,南海问题仍是阻碍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个问题极其复杂,而且也没有迹象表明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但是,中国和东盟已经付出了大量努力来处理此类争端。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目前尚在谈判中的“南海行为准则”仍是建立可持续区域海洋秩序的基础性框架。对于双方来说,继续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进程,并争取早日达成协议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双方采取更加灵活的姿态,远离任何绝对主义或极端主义立场。

 

从更加广泛的视角来看,随着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中美“极端竞争”,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由美国主导的泛安全区域框架,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 (Quad)、美英澳三边安保联盟 (AUKUS),以及印太经济框架 (IPEF) 等,必定是绕不开的问题。以上这些协议框架均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明里暗里将中国当作孤立对象。对于加入这些协议或可能加入这些协议的国家来说,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它们必须调整对外政策,与美国及其盟友建立起更密切的关系,并刻意疏远中国。

 

相比之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一种非排他性的关系。2021年,东盟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同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东盟当然乐见任何一个外部伙伴根据自身优势,同自身发展务实关系,而这些不同的伙伴之间甚至可以是竞争关系。东盟可以与中国、澳大利亚或任何致力于发展伙伴关系的域外国家成为全面战略伙伴,但如果是外部势力强加于东盟自身的排他性关系框架,东盟对此并不感冒。

 

自1991年来,中国和东盟经过长期的共同努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然,任何关系都不可能没有摩擦,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分歧和挑战也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存在。然而,双方都已清晰地认识到,尽管存在分歧,但当务之急是建立起一个长久且互惠的关系。这也许就是去年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要传达的最明确、最重要的信息了。展望下一个30年,中国-东盟关系有望取得像过去的30年一样丰硕的成果,甚至更多。

责编 | 宋平 栾瑞英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冯小源、尹康君、佟亚璠亦有贡献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