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雪域边陲的格桑花

日拉山巍峨雄壮,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就在其环抱之中。乡亲们陆陆续续都搬迁离开了,玉麦居民只剩下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3个人。鞋子坏了,卓嘎用牛毛织成线,一点点把破开的鞋子缝好,缝缝补补,直到鞋子最终无法修复。

扎根雪域边陲的格桑花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2-05-06 05: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日拉山巍峨雄壮,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就在其环抱之中。

老乡长桑杰曲巴的故居,如今成了展览馆,墙上陈列着的几排老照片中,一张青春的面孔引人注目,这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玉麦守边人卓嘎。那时她不过20岁,笑容灿烂,眼中有光。

数十年光阴流转,曾经的少女容颜渐老,鬓角染霜。不变的是坚定的眼神以及她对玉麦的守望。

玉麦位处喜马拉雅山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无法种植粮食,进出玉麦要翻过重重雪山。

乡亲们陆陆续续都搬迁离开了,玉麦居民只剩下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3个人。

“为什么我们不离开?”卓嘎问。

沉默良久,桑杰曲巴告诉卓嘎:“你们阿妈是在这里过世的,我们也会在这里死去。我们死后,会有人替我们守住这里,这个人,必须是中国人。”

桑杰曲巴每次巡边都会带上五星红旗。人走到哪里,红旗就插到哪里。映着山岭、森林和蓝天,红旗高高飘扬。年轻的卓嘎继承了父亲的信念——“守护玉麦的土地,就是守护这个国家。”

卓嘎成了玉麦乡最坚定的守望者。穿上及膝的牛皮长靴,把鞋口的带子扎紧,一次次翻越山川,一次次行走峡谷……

冬天,大雪覆压日拉山,雪没过小腿肚,卓嘎很小心,一步一个脚印,生怕一脚踩空,雪透过鞋口渗进来,那种程度的冰冷将使自己无法行走。

每次运送物资,这样的路要走一整天。为了降低风险,卓嘎尽可能减少穿越日拉雪山的次数,尽可能采购更多的物资,一次性全部运回。进山的路只有不到一米宽,牛马只能前后走成一排,卓嘎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头顶的积雪和脚下的悬崖令人胆战心惊。行走时,冷风直往脖子里灌,卓嘎用布把头脸和脖子都包裹起来,也只能略微挡住一些冷风。

鞋子坏了,卓嘎用牛毛织成线,一点点把破开的鞋子缝好,缝缝补补,直到鞋子最终无法修复。一个冬天,她就能穿坏两到三双牛皮长靴。

除了运送物资,放牧也艰险万分。在玉麦,放牧同时也是巡边。玉麦向南,海拔遽然下降——这里森林茂密,昏暗幽深,让人难以穿越;这里蚊虫成群,嗡嗡作响,让人不得安宁;这里遍地沼泽,泥泞湿滑,让人难以行走……但卓嘎和妹妹央宗对这里却十分熟悉,她们清楚地知道哪里适宜悬挂国旗、刻画中国标记。随着她们的脚步,一面面国旗、一个个中国标记被留在这里。

条件的艰苦砥砺着信念的成长。数十年岁月悠悠,卓嘎牢记着青年时代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信念,始终不渝。玉麦,因人的信念闻名于世。

“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如今,越来越多人像卓嘎一样投身守边事业。青年卓嘎对玉麦的期待已化为现实——玉麦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幸福生活像盛开的格桑花一样越发鲜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6日 04 版)

(徐驭尧)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