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你接到的流调电话可能是复旦学生打来的

经培训上岗成为流调志愿者以来,万鸯鸯每天都通过电话,对感染者进行信息核实、行程调查和记录反馈。为第一时间收集感染者的相关信息,有效防范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浦东疾控中心要求志愿者们从接到任务到完成信息上传不超过4小时。

上海市民,你接到的流调电话可能是复旦学生打来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4 15: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汪蒙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您好,请问您是xxx(感染者姓名——记者注)吗?我是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调人员……”拨打这通电话的,是复旦大学的一名学生。

记者日前从复旦大学获悉,4月18日以来,经培训上岗的近百名来自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一直在协助上海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浦东疾控中心”)开展流调工作。10天时间,这个近百人的团队已远程完成了1000余项电话流调任务和33000余条病例信息录入与审核。

参与流调工作的复旦学生。复旦大学供图

此次志愿活动的指导老师、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袁晶介绍,这批志愿者主要是来自社会工作、心理学、人口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根据工作需要,被分为20个小组,开展电话流调、数据上传和信息审核方面的远程工作。

经培训上岗成为流调志愿者以来,万鸯鸯每天都通过电话,对感染者进行信息核实、行程调查和记录反馈。

为第一时间收集感染者的相关信息,有效防范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浦东疾控中心要求志愿者们从接到任务到完成信息上传不超过4小时。为了准确而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万鸯鸯在与感染者通话前都会对问题进行仔细的梳理和准备,并在通话中详细了解对方的相关情况。

通常情况下,万鸯鸯完成一次流调通话大致需要20-30分钟左右,但遇到如聚集性病例这样的复杂情况时,则可能要打好几通电话,并花上1-2小时才能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跟进。

参与流调工作的复旦学生。复旦大学供图

“专业素养告诉我,每一位感染者都是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个性,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也会不同。”万鸯鸯说。

在流调通话时,感染者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焦虑或烦躁情绪。面对这样的状况,2020级人口学博士生金雁会选择在倾听中适时提问。“我会在他们倾诉过程中进行提问,而不是一上来就打断他,否则对方就会很抗拒。”

得知学院招募的志愿者可以居家工作,身在苏州家中的金雁第一时间报了名。金雁说,“流调工作与我们人口普查的长表或是短表登记有许多类似之处,都是在与他人的交谈中获取重要和全面的信息。”

在专业中习得的访谈与调查技巧,让金雁在流调过程中更为重视对方情绪的处理。每一位感染者表达出的喜怒哀乐,让她更深刻感受到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冲击,也更能换位理解对方的处境与不易。

“有些感染者的生活非常不易,但他们都在坚持。”金雁说,不少感染者在困难中的坚持与乐观深深鼓舞了她。正因如此,金雁也不断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我们每个流调任务都要在四小时内完成,同时也要做到密接的严判立判、应判必判、立判立传,不能漏判。”

(王烨捷)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