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得着”的民生福利

”近日,患有恶性肿瘤的崆峒区寨河乡上滩村七旬老汉马梅仓和他患有胃癌的儿子,专程来到寨河乡政务服务大厅感谢为他们办理低保的民政干部……主动救助意识更强了  白庙乡白庙村村民朱刚离异后,带着儿子与老父亲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已然拮据。

“摸得着”的民生福利

来源: 平凉新闻网
2022-04-26 18: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上个月申请的低保,这个月就办完了,前后不到30天。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么快就拿到了低保金!”近日,患有恶性肿瘤的崆峒区寨河乡上滩村七旬老汉马梅仓和他患有胃癌的儿子,专程来到寨河乡政务服务大厅感谢为他们办理低保的民政干部……

□梁璐 李晓晓

“不到30天享受低保”正是2021年崆峒区下放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工作带来的民生福利,马梅仓一家也是首批受益的困难群众。

据了解,为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化管理工作水平,及时、全面、精准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崆峒区民政局创新实施社会救助改革举措,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去年初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各乡镇(街道)。经过一年运行,权限下放后的此项工作实现了“救助机制更顺畅、申请受理更方便、调查审核更优化、救助保障更高效、动态管理更规范”的格局。

干部工作作风更实了

据介绍,传统救助审核确认流程中,乡镇(街道)直接面向群众开展服务,负责详细核查了解救助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等情况,经调查、评议、审核后将相关材料报区民政局进行最终确认;区民政局在提出确认意见前,对申请对象情况进行抽查,但不能全面覆盖所有申请对象,这就可能出现权责不对等的情况。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后,乡镇成为救助申请、调查、确认的责任主体,由原先的‘二传手’变成了‘守门员’。”大寨乡民政助理员贾文隆说道,“挑战大了,我们肩上的责任也重了,通过一年来的实际工作运行,大家的干劲也更足了!”

主动救助意识更强了

白庙乡白庙村村民朱刚离异后,带着儿子与老父亲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已然拮据。去年12月,他的儿子又突发急性重症胰腺炎,朱刚几乎用尽了家中积蓄用来支付医疗费用。这使本就拮据的生活变得愈发苦涩。

在得知朱刚的家庭情况后,白庙乡立即开展入户调查,主动上门收集资料、办理救助,为他家申请了临时救助并用了15天时间就完成了朱刚家庭享受低保的审核确认工作,帮助这家人解了燃眉之急。

“权限下放后,不再只是被动等着困难群众上门求助,现在我们都是通过‘倡议书+监测预警+大数据比对’等现代化方式,主动上门开展救助,以更高的工作效率解决老百姓的燃眉之急。”白庙乡民政助理员马静告诉记者。

面对群众距离更近了

71岁的四十里铺镇上甲村村民王俊才领到区民政局发放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手册后,很是激动:“我活了几十年,还是头一回认认真真地听领导讲政策,感觉心里不再有距离了,也知道怎么用政策保护自己的权益了。”

据了解,权限下放后,崆峒区民政局的职责以监督指导培训为主,他们专门成立了社会救助小分队开展政策宣传进村社,领导包片干部包乡监督检查指导问题,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救得准。一年来,开展政策文件解读培训38场(次),监督检查30余次,全区共审核确认新纳入城乡低保1568户4104人,新增城乡特困供养对象130户143人,最低生活保障新增对象占比稳步提升,同比增长50%,特困供养对象保障率提高了20%,兜底保障覆盖面提高到73%。

“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救助更及时,区级信访量变少了,群众心里也敞亮了,这可能就是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的最大成效。”崆峒区民政局局长周海君如是说。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