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25日电(记者 赵磊)周日上午,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当天,思源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举行线上发布会,发布《2022“思源计划”蓝皮书》。蓝皮书全面梳理和展现航天智能控制创新技术研究动态,提出了当前制约研究方向实现“从0到1”突破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助力航天控制系统智能化发展。
《2022“思源计划”蓝皮书》全文约3.4万字,在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17所牵头下,思源联盟50余家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单位历时半年打造完成。正文包括思源联盟介绍、航天智能感知与识别、航天智能规划与博弈、航天智能控制与机构、航天智能计算与软件、航天智能网络与安全、航天前沿与新概念智能等7部分内容。
发布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联盟理事长包为民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栾恩杰致辞。本次发布会由思源联盟主办,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2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17所承办。会上发布了2021年思源联盟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和成果,以及2022年的发展重点和工作计划。
栾恩杰在致辞中表示,在第七个航天日这天在线上举办《2022“思源计划”蓝皮书》发布会,意义重大。思源联盟运行两年多来,制定发布了人工智能发展路线,每年定期发布《“思源计划”蓝皮书》,举办“灰犀牛”智能技术人才特训班。联盟共发展理事单位54家,聚集了大量创新资源,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基本建立了“工业部门的内循环+前沿基础向工程应用的外循环”的生态圈,引领了航天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思源联盟还将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创新管理机制,做创新的“试验田”,加大力度为创新配置资源,形成鼓励创新、吸引人才、产生成果的土壤,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激发创新热情。
包为民在致辞中勉励新一代航天人要继续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航天人以国为重、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牢记使命、顽强拼搏、不断进取,大力发展航天智能技术,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019年,为了切实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在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由12所、502所以及17所共同发起,工业部门、国内优势学术机构等自发联合成立“思源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
思源联盟秉承“开放、协同、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引领航天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为使命,围绕六大研究方向,聚焦开展航天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应用推广以及智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