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科技工作者和科幻作家畅谈科幻作品与科技创新

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于4月22日主办的“世界读书日·小新书院思享会”上,科幻作家和国企工程师围绕“科幻照进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主题展开交流。

世界读书日,科技工作者和科幻作家畅谈科幻作品与科技创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25 11: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4月25日电(记者钟南)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于4月22日主办的“世界读书日·小新书院思享会”上,科幻作家和国企工程师围绕“科幻照进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主题展开交流。

“许多科幻小说带给我们震撼人心的感受,其实是直面人类科技奇迹时心灵体验的复现和延展。”科幻作家刘慈欣在22日现场连线时说,这些小说是科幻作家参观体验了中国当代最先进和宏大的科技工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他们将那些已经到来却尚未普及的未来景象带到了我们面前。

科幻作家昼温仍对走进青海光伏产业园时的震撼记忆犹新:那是一片巨大的光伏花田,田间还漫步着“光伏羊”。那里本来是一片沙漠,因为大量的光伏板需要用水清洁,水滴到沙漠里长出了草,但是草长起来可能会有火灾风险,就吸引当地牧民来这里养羊。“那是一幅人、自然与科技和谐共处的画面。”

“不论是科幻创作还是科学研究,甚至在宇宙探索中,了解我们所在的位置,才知道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往何方。”科幻文化公司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认为,能够去认识国家创新力的真实发展阶段,并基于此再往前想象一步,对中国科幻文学创作者来说意义重大。

光伏发电这一绿色安全的新能源利用技术,给了昼温创作的灵感:未来我们到另一个星球的路程可能要几百年,在这条路上能不能用到安全又清洁的能源?基于太阳能发电技术,她在小说《落光》中畅想出一种可以利用星光发电的高敏光电材料,助力宇宙飞行。

“光伏发电作为星际飞行的能量来源,这个想法是可以实现的。”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国核电力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治说,地面上接收的太阳光已经经过了大气层的削弱,光伏发电在太空中转化效率还能大幅提高,“除了太阳光,我们在宇宙中还可以依靠接收宇宙射线获取能量,这将是未来星际宇宙中最好的能量来源。”

科幻作家韩松认为,通过科幻创作普及科学知识、展现国家科学技术,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钟南)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