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营销团队要达到成效,逃离不了对公司政治和人性的洞察与理解。从上帝视角来看,一家公司的时间、人员、资金和被关注度是有限的,那到底做哪件事情对公司最有利,来确定公司传播的大战略,就尤为重要了。结合“福佑卡车”的实际情况,营销传播团队应该“以攻为守”,不是“守”,即作为CEO个人传播意识的从属,而是“攻”,从公司全局出发,主动发起对公司最有效用的传播,以专业精神,主动设定议题。
“进攻”的本质。作为公司传播部门,以上帝视角,在未来大周期内(如三年、五年)确定传播大战略,进而找到一个十倍速增长的传播点进行单点穿透,而不是泛泛地一个月发10篇宣传稿件了事,单纯地发稿件可能对于现在体量的“福佑卡车”来说,没有太大的效果。
图示:福佑卡车自主设计的月饼礼盒
例如,“福佑卡车”在2021年中秋节自主设计了一款高科技感及深寓意的“太空探索礼盒”,得到了公司内部员工和管理层以及行业外部的高度认可,甚至直到后来还有媒体问我们再要我们设计的手提环保袋。基于此想强调的是,一个传播部门如果是处于攻的态势,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
“守”的本质。永远不要陷入到公司CEO或者是其他部门安排我们去做某件事,或者是小心翼翼地根据CEO喜好和观感来做某件事,它是危险的。因为这个过程中缺失了你自己的专业判断。你可能只是在外行判断上做了执行,只要是执行就涉及打分,而你做这件事的起始点就已经低于100%,最终结果还是CEO不满意。而如果你是以上帝视角来为公司的利益做议题,他作为一个观察者,察觉到的是你完成了八成以上,这就是攻势。
还是以发文章为例,如果说CEO觉得需要品牌,要你发文章,结果你执行发了10篇文章,然后在他看来,如果文章通过他的朋友圈反馈不好的话,且认为你还花了钱,就会认为你发这些东西没有效果,然后就会布置更多的缺乏专业水准和实际项目的项目,最终不得不去做更多关于“守”的事情,对公司是没用的,对个人及部门也是没用的,这是死循环。所以,一定要以攻为守。
总结来看,“进攻”有三个特性:第一,保持上帝视角;第二,呈现长周期;第三,要求较高的专业度和创造力。这意味着应该由专业的传播部门来带动企业的市场营销节奏。对于大企业而言,政府事业部和公关部日常做那些防守性强的活是有必要的,至少保证其他人不要误解企业。
但是,小企业要做的不仅是活下来,更要不断塑造企业品牌以力求大众知晓度。然而,相较于攻势,守势也有着其应有的方法论:如大企业往往都会有防守清单,诸如媒介、SEO优化、公关等等,照着清单做好就可以。而小企业根本没什么资源可以去守,所以还不如直接进攻。(作者:福佑卡车CMO兼人力副总裁 周一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