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者悦、远者来,1134行动何以吸引“才”聚宁夏

近者悦、远者来,1134行动何以吸引“才”聚宁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18 13: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18日,宁夏召开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暨“才聚宁夏1134行动”新闻发布会。宁夏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委人才办主任童刚介绍,宁夏将启动“才聚宁夏 1134行动”。

“才聚宁夏 1134行动”,正是宁夏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吹响“冲锋号”和公布路线图。

一面旗帜引领,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人才工作始终聚焦中心、服务大局。

一个目标定向,立足宁夏、放眼全国,打造西部地区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人才高地。

打造西部地区人才高地,宁夏将着力发挥首府城市示范效应,打造银川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城,支持其他四市和宁东基地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特色人才集聚地,形成全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计划分三步走,到2025年形成人才量质齐升新态势,2030年形成局部领域人才发展新优势,2035年形成西部地区人才发展比较优势。

重点聚焦“三个战略方向”。宁夏应产业之需,乘发展之势,打造人才成长的“沃土”。

近年来,宁夏重点产业发展走上了扩容提质“高速路”,宁夏是业界公认的“黄金奶源地”,预计到“十四五”末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去年实现产值456亿元,近两年平均增长38.8%,增速在全国业内位居前列,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计划到2025年区域内标准机架总数达72万架,拉动大数据及相关产业收入达万亿级……重点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各领域人才成长提供了千里沃野,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为广大人才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据估算,到2025年,宁夏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至少在 4.5 万人。

宁夏将充分利用重点产业发展优势,从人才成长的全链条、各环节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对人才成长予以重点关注、重点支持。

扩大引才视野,注重发挥中阿博览会平台作用,宁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中部发达地区人才交流合作,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努力补齐人才缺口,构建洼地之“势”;举全区之力,打造人才创业的“乐园”。通过区市县三级联动、政校企三方协同、人财物三重发力,加快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集中优势资源、制定倾斜政策,五年提升打造高质量科研平台、高质量人才载体、高质量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各100个,各类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平台突破800家。

鉴于宁夏的人才发展平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东中部发达省区有差距,宁夏决定以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宁夏先行区建设为契机,每年召开1次科技支宁对接会,推动“宁夏出题目,全国搞协同”;建好招才引智平台,为高水平人才和智力建功宁夏牵线搭桥。统筹全区优势产业、优质企业资源,高定位、高起点建立“走出去”引才和“请进来”引智机制,每年集中组织1次有声势、有影响的外出宣介活动,对外宣传宁夏发展新战略新愿景、引才引智新政策新举措;定期邀请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来宁对接智力引进需求,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政府引导、企业引才、高校留岗、政策叠加、校企共享”的引才用才试点;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加速发展增势赋能。每年面向全国邀请大学、大院、大所、名企来宁开展先进适用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吸引国内科研人才来宁开展成果转化。

实施四大人才工程,宁夏紧扣人才“育、引、用、留”全链条,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引进工程、活力工程、暖心工程。

统筹科技、产业、人才等项目资金一体化布局,重点支持培养一批杰出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后备军和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大师。通过一系列特殊政策、硬核措施,支持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哲学社科和文艺体育等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实行更加精准的全职引才政策和更加灵活的柔性引才机制,到 2025 年全区高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和大型企业等人才密集单位至少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 1000 名。依托驻外办事处建立研发“飞地”,在外设立“飞地”引才平台,柔性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产业人才;着力改革人才管理、支持、评价、使用、流动等制度和机制,注重强化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授予更多自主权,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和定向委托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自主权。开展人才减负行动,推动部门联动、数据共享、结果互认,为人才潜心研究、专心学术创造良好氛围。通过构建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扎实做好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等服务,精准做好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健、安居保障等工作,推动解决一批长期困扰、反映强烈、急难愁盼的问题,完善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加大优秀人才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封晓云 乔嘉欣)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