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奇智:奔向制造业的AI厂商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4-15 09:56
2022-04-15 09: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全球来看,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都已经把人工智能作为国家的最核心发展战略进行布局,我国同样重视AI领域的发展。自从2017年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AI在政府报告中多次亮相并成为社会关注要点。

人工智能要想成功,便需要将其技术发挥更大的价值,与实体产业相融合,成为实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而制造业,毫无疑问,是中国实体行业最大的一支。2021年底,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 十四五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2022年初在港股上市的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国内“AI+制造”第一股,致力用AI推动中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行业相融合,帮助传统制造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产业数字化升级。

在4月7日举行的国务院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根据央视新闻联播画面,杨志勇、管涛等专家及中国物流集团、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青岛创新奇智等企业发了言。

创新奇智致力做面向生产制造环节的科技赋能平台型企业,对于中国制造迈向高端意义重大。

中国制造业大市场提供战略纵深

智能制造已经能发挥明显的提质增效的作用,已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制造业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时刻,政策与产业双重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叠加双碳政策加速推动制造业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是目前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

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量(MVA)总量为31.4万亿元,较去年上升9.8%,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近三分之一。并且,2021年MVA占GDP比重达到了27.4%,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的持续提升,也依靠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制造业任何单一行业的应用需求都不会形成巨无霸的规模,但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面临全面数字化升级转型,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从中长期来看, “AI+制造”总体市场规模都非常巨大。

锚定政策主题,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举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战略、政策导向还是市场驱动,都为“AI+制造”提供了需求、条件和支撑。在这个背景下,2018年2月成立的创新奇智率先在制造业布局,将其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对行业痛点的深入理解相结合,向企业提供全栈式的AI产品和解决方案,短短3年多时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AI+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现阶段创新奇智重点在钢铁冶金、能源电力、汽车装备、面板半导体、3C高科技、工程建筑等细分领域不断价值深挖,打造多个在业内堪称经典的智能化转型案例,且在很多案例上都能看到创新奇智正在通过AI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安全生产、节能降碳、国产替代等国家产业政策的实现。

在钢铁冶金领域,铁水运输被称为钢铁行业的“生命线”。铁水运输危险度高且劳动强度大,多年来都靠人工驾驶运送高温铁水。创新奇智和某大型钢铁企业客户围绕提高铁水运输效率、降低铁水能耗,进行了创新探索,成功开发全球首套智慧铁水运输解决方案,实现了运输铁水机车的自动驾驶和智能调度,将人从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运输效率且降低了人工的危险性,成为钢铁智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创新奇智用AI助力风电厂提效降耗,助力绿色能源。风电厂通常位于人迹罕至的陆地,甚至远离陆地的海域。创新奇智开发的智慧风电运维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更加高效地对这些风电厂进行远程运维,实时监控风电场的运营状况,例如检测异常的安全事件,及时预测需要维护的风机设备并提供预警等。

另外,创新奇智也在尽己之力推动国产替代。面板半导体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高端,以前这些技术多由国外厂商提供。创新奇智研发的面板玻璃质量检测解决方案可以针对客户不同产线,以及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缺陷模式,灵活快速地调整检测算法和方案,从而保障小于0.1%的误检率以及小于0.01%的漏检率。

创新奇智CEO徐辉在2021年年度报告致辞上表示:“创新奇智坚持用原创AI技术助力中国企业科技创新,致力成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赋能者和传统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躬身入局和专精特新是“AI+制造”成功关键

创新奇智践行“AI赋能制造业和传统产业升级”理念的背后是其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和深入制造业第一线的攻坚能力。

创新奇智自研三大深度学习平台,即ManuVision,MatrixVision和Orion,分别侧重于处理静态视觉、动态视频流和全生命周期的AI模型开发,2021年,公司又引入Cloud云平台,提供异构资源管理与调度能力以及全要素AI技术资产管理和应用能力,形成有机统一的MMOC人工智能平台。

众所周知,我国制造业细分领域众多,AI落地的难点在于,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存在大量的碎片化场景,训练好的AI模型换一个场景就不再适配,需要进行重新训练,这导致了极高的定制化成本。

面对这个问题,创新奇智采取了平台化和资产化的方法,自研MMOC平台,在平台之上沉淀积累技术资产。这些技术资产的总体复用率在96%以上。通过在可复用技术资产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定制的部分,提高了项目交付效率。

制造型企业的一大特点是硬件设备等固定资产规模庞大,这决定了为其赋能的AI技术服务商只提供算法或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和生产线上的硬件设备紧密结合,具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软硬一体化交付能力。对于躬身入局的企业来说,硬件和软件同样重要。硬件层面的标准化才会带来后面软件层面的标准化。如果硬件不标准化,软件的标准化都是空话。

创新奇智采用「软硬一体」的交付方案,通常能灵活集成在企业原有生产线上,无需对产线做特殊改造,可以降低企业应用AI的难度和门槛,也能更快完成项目交付。

此外,创新奇智构建了复合型人才组合并躬身入局,通过和制造业龙头战略合作,深度学习客户的行业知识,通过将AI技术和行业知识相结合,打造了一批标杆项目,开发了非常接地气的AI产品和解决方案组合,能快速在客户现场部署实施。

当很多AI厂商在扎堆安防业务时,创新奇智在工业领域厚积薄发,进入了一个个细分赛道,做深做透,逐步走向规模化复制推广的道路。2021年,创新奇智营业收入8.61亿,同比增长86.3%,2018到2021年均符合增长率185%。其中,“AI+制造”业务全年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132.5%,呈现强劲的成长动能。

在宏观货币政策环境巨变和疫情肆虐的2021年,创新奇智能交出如此靓丽的成绩,说明其深知扎根制造业做“专精特新”才是战略成功的关键,以技术、产品和攻坚能力为基础,以助力中国制造产业升级为己任,这是真正的企业致胜之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