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草原新牧人:现代化养殖还草原绿色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第八生产队,牧民斯琴巴图看着棚圈中的小羊羔,难掩喜色。【解说】如今,不少年轻牧民也和斯琴巴图一样,转变了传统养殖观念,走上了机械化、规模化养殖的道路。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草原新牧人:现代化养殖还草原绿色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4-14 21: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解说】四月份的中国北方,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冰雪尚未消融,却正是牧民们接春羔的时节。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第八生产队,牧民斯琴巴图看着棚圈中的小羊羔,难掩喜色。近日,这位“九零后”牧民在自己的家庭牧场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成为草原“新牧民”的故事。

【解说】时间回到2017年,从大学毕业的斯琴巴图辞去了城中工作,回到草原深处搞起了现代化家庭牧场。他意识到,采用放养方式的传统畜牧业对草原生态环境压力巨大,于是将自家的羊群牵回棚圈集中饲养,主动让自家的1300亩草场进行休养生息。同时,斯琴巴图还用混合了干草、豆粕、玉米粒、苏打和盐的新型饲料代替了传统的干草喂养,在节省资源和减少垃圾同时,更利于牲畜消化吸收。

【同期】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第八生产队 牧民 斯琴巴图

我是从小在草原长大的孩子,随着父母年事已高,再看着咱们草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退化,我突然在上班的生活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我们逐渐实现机械化养殖,还能把草原保护了,还能增长我们的经济效益。

【解说】在斯琴巴图的家庭牧场,粉碎机、撒料机、智能监控和各种农用机械一应俱全。现在他拥有200多只基础母羊以及80多头牛、30多匹马,今年又新添了300多只小羊羔。利用现代机械化养殖方式,几百头牲畜的喂养工作只需1个人,2个小时就能干完。2021年,斯琴巴图的家庭牧场纯利润就达到了近九十万元(人民币,下同)。

【同期】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第八生产队 牧民 斯琴巴图

我踏上故乡这片热土,从事着我自己喜欢的行业,我希望自己通过我的勤劳与努力,把自己的养殖行业做得更大更规范更好,和附近的牧民兄弟们一起,我们共同发展共同交流,一起过上好日子。

【解说】如今,不少年轻牧民也和斯琴巴图一样,转变了传统养殖观念,走上了机械化、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在嵯岗镇第十生产队,当地牧民办起颗粒加工厂,将草根草茎磨碎制成颗粒,解决了牲畜难消化和浪费的问题,每年盈利近百万元。

【解说】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随着当地政府对草原保护的重视和牧民们养殖方式的转变,呼伦贝尔草原各项生态指标转好,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呼伦贝尔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73.1%提升到76.6%,植被高度由30.82厘米增加到36.69厘米,干草产量由每亩115.97公斤增加到每亩126.66公斤。

(马知远 张东阳 张曙亮 内蒙古呼伦贝尔报道)

(马知远 张东阳 张曙亮)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