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 以快制快:上海战“疫”进行时

来源:新华社
2022-04-08 15: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夜兼程的医务精锐、密集编队的物资包机、加速扩容的方舱医院……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上海正全力应战。

3月以来,隐秘性和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来势汹汹,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成为中国战“疫”第一线。

过去3天,上海公布的每日新增感染者均超10000例,4月6日全天新增322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966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在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中,上海累计感染者已超10万例。

上海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正在加紧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各方同心协力,力争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在4月4日上海全员核酸大筛查基础上,7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尽快实现风险人员早发现、早管控,上海周密部署,加快“追阳”和流调速度,全力把感染者找出来、快转运。

本次疫情以来,上海已陆续启用一批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正继续将一些大型公共设施改建为方舱医院。其中,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目前正连夜加紧改建,全面启用后可提供约4万张床位。

2020年以来,多个省份积累了方舱快速施工的经验。“这次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大体量改建施工,也是在全国经验基础上开展,争取3天内完工,努力实现感染者应收尽收。”正在指挥施工的一名负责人介绍。

尽锐出战,以快制快。3日以来,中国多省市组织富有经验的医务工作者驰援上海,与这座城市的医务同行携手抗疫。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介绍,目前全国15个省份已派出医务人员38000多人。这些医务人员有的在方舱医院救治病患,有的在社区街道支援核酸采样和检测。

各地援沪医疗队快速进驻各方舱医院,驰援上海的湖北医疗队首批47名队员进驻位于上海浦东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这里已收治近15000名感染者。

“各省医疗队的驰援,给了我们更快收治病人、遏制疫情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说。

在社区,各地“大白”与上海医护人员并肩合作,开展核酸采样。

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负责支援上海一个大型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她换上白色防护服,检查自己和队友的防护装备,动作标准而娴熟。社区很大,程芳挨个给居民做核酸,护目镜内侧布满水雾。

“外援”的到来,大大增强了上海亟待提升的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支援上海宝藤医学检验所凤凰硬气膜方舱实验室的是104名湖南省援沪核酸检测人员。

这座实验室的核酸检测设计通量为一天10万管,以往最高峰值为一天8万管,近期平均每天完成6万至7万管。此番上海与湖南的通力合作,检测通量将进一步提升。

由于目前上海仍处于全域静态管理中,大范围的封控区域对市民日常生活也形成巨大考验。

“我们齐心协力,奔跑起来!”上海世鑫蔬菜合作社的负责人田金弟说,把新鲜蔬菜第一时间送到居家隔离的市民手中,才能安心。

连日来,上海正在努力解决各类生活物资采配效率不高的问题。上海市副市长陈通说,正积极组织货源,扩大备货规模,推出保供套餐,最大限度地覆盖市民的基本需求。

约20万常住上海的外籍人士也参与支持这座城市的抗疫。“我们都是一家人,当务之急就是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困难,共渡难关。”本轮疫情中先后三次在上海长宁区担任社区志愿者的丹麦企业家李曦萌说。

受疫情影响,李曦萌所管理的特雷通集团位于上海郊区的家具工厂暂停生产。他期盼,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实现社会面清零,自己的工厂恢复运转,整座城市的生活节奏也恢复如常。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