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冠心病需要做好“三重保护”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4-06 12:01
2022-04-06 12: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直到坏死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的根源在血液和血管,因此防治冠心病也要从这两方面做起。另外,对于已经发生缺血缺氧的心肌组织,也要保护缺血区域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促进血管的新生。

  血液保护,清除血液内多余的“垃圾”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增高以后,不仅使血液变黏稠,时间长了还会破坏血管内皮。血管内皮一旦有了破损,血液中增高的脂质就会附着其上。久之就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硬化和堵塞,引发冠心病。

通心络胶囊可双向调节血脂,一方面它能可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另一方面它可升高对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且通心络胶囊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降脂的作用,降低他汀类药物的用量,减轻副作用。另外,通心络胶囊还可以增强机体的纤溶活性,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抑制血栓形成,减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抵抗。

血管保护,防治疾病的初始和中间环节

修复内皮损伤。正常情况下,微血管的内皮是光滑平整连贯的,但是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的影响下极易造成损伤。内皮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不仅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免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的损害,还能修复已经受损的血管内皮,使血管内皮变得光滑平整,让粥样硬化斑块没有可以形成的环境。

稳定抑制斑块。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就像是在血管里埋藏了一个不定时炸弹,极易引发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通心络胶囊可以通过增加斑块包膜厚度、减少斑块内脂质、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稳定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这样就能有效防止硬化斑块破裂。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牵头的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临床研究(简称“CAPITAL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可延缓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的进展,减少首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解除血管痉挛。人的血管在寒冷刺激、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会发生痉挛,使管腔变小,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而且,血管痉挛也有可能导致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破损、脱落,形成的血栓堵塞血管。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通过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能有效缓解动脉痉挛,进而使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风险显著降低。

缺血组织保护,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后遗症

大血管供血最终要通过微血管才能到达各组织器官。很多心梗患者,在支架手术或溶栓治疗开通大血管后,患者的症状仍然得不到明显改善,这是因为放支架或者溶栓只能开通大血管,但真正营养心脏和大脑细胞的微血管由于缺血、缺氧,不少已经坏死了,无法再向梗塞区的心肌细胞运送营养,所以心梗、脑梗的症状还是得不到改善。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杨跃进教授牵头完成的“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心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较对照组改善心肌血流灌注(24小时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提高20%)、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该研究结果在解决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无复流这一难题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通心络胶囊对缺血组织微血管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第一,通心络胶囊可以延长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缺血、缺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提高微血管的抗冲击能力,使其能在大血管疏通之后仍然维持正常的血流通路,供给心脏营养;第二,通心络胶囊可以促进缺血区域微血管的新生,为其开辟新的血液通路,从而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

通心络胶囊的血液保护、血管保护、缺血组织保护三大作用,可针对冠心病发生的各个环节,防治冠心病更有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