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记者来到赫章县松林坡乡千亩大坝香葱基地,放眼望去,成畦的香葱郁郁葱葱,数千亩香葱连成一片,犹如给大地铺上一层绿毯,空气中散发着沁人的馨香。
“千亩大坝宽又宽,种上香葱我喜欢;政企合力发展好,群众不愁吃和穿。”欢快的山歌,是产业惠民的真实写照。
扎根山乡圆梦想
好山好水凤来栖。
香葱产业如此受人青睐,是因为引来龙头企业“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公司负责人周礼贵来自七星关区对坡镇,曾在云南昆明开汽车配件门市部,也兼做香葱生意。
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周礼贵选择赫章县松林坡乡作为投资兴业的最佳之地。“这里地势平坦,坝子连片且水源充足,加上气温适宜,香葱每年可种三季,按每季亩产5000斤,平均每斤2元计算,每年亩产值3万元。”周礼贵说。
2017年12月,香葱基地被列为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园区。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周礼贵将基地细分为广州园、长沙园、浙江园、重庆园、上海园5个园区,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精准栽种相关品种,其目的就是种得出、销得畅。
随着种植到清洗加式,储存到销售产业链的延长,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在松林坡乡和兴发乡流转土地6000余亩,为两地11个村(社区)1400余人提供家门口务工的机会。
“在这里务工比较自由,家里有事可以先回去,很多老人都来这里采葱。”松林坡乡踏土村踏土组村民张友英说,她家六七亩坝子地每年有流转费3000多元,每月还有近千元的务工收入,手头宽裕了许多。
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公司还投资3500万元,建成办公场所3000平方米;修建机耕道25公里,购买耕地机20台;建成4000平方米洗葱车间1个、1500立方米冷库两座、1万立方米冷库1座及1000平方米蔬菜分拣中心;购买制冰机3台,建成800平方米制冰厂1座,发展冷链物流线路10余条,基本形成全产业链。 “发展蔬菜产业,既要注重错季发展,还要做好储存保鲜和运输工作。”周礼贵说,精耕多年,基地生产的香葱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
利益联结聚合力
抱团取暖好发展。
“要发展现代化农业,不依靠党组织的力量绝对不行。”松林坡乡党委书记程畅说,引进公司入驻发展,必须配套做好相关服务。
为了统一群众思想,乡党委率先在涉及核心区的6个村成立联合党总支,公司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每5年与农户签订一次土地流转协议,每个周期内逐年按20%比例递增,核心区的6个党支部各以600至1000亩为种植单元,各有效衔接100户脱贫户,形成抱团。“除了核心区,香葱产业还辐射带动18个村(社区)发展。”
松林坡乡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助力香葱产业发展,年均分红20万元给156户脱贫户。同时,县级财政投入300万元,用于基地喷灌、机耕道、沟渠、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均分红3万元给基地建设所涉及的6个项目村,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
此外,当地100户涉地群众以5万元“特惠贷”入股企业,与公司一起发展。5年来,香葱基地助力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99万元,发放群众务工工资7218万元。
龙头企业入驻带动了群众增收,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积累。但去年公司基地因洪涝灾害造成数百万元的损失。“今年是200万元专项资金使用的第二个合同期,我们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将收益分红比例下调为8%,其中5%作为已脱贫户的利益分配,另3%作为支持公司发展风险金弥补企业损失。如果风调雨顺,企业效益好,我们就将这3%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或滚动发展资金。”程畅说,既然是利益共同体,就要相互支持“反哺”才能形成合力发展。
香葱引领产业旺
盘活资源路宽广。
“公司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全面盘活土地资源,确保土地效益实现最大化。”周礼贵说。
在香葱基地里,种植白葱、小米黑葱、红葱等品种,色彩和粗壮品质均不一。“这些品种都是按照消费者需求划分的,如重庆消费者喜欢吃火锅,就销售粗壮、绿色、味道浓烈的品种;贵阳市民喜欢细小的香葱,我们就满足他们的需求……”周礼贵说,2018年高峰时,公司共销售香葱2.2万吨、产值1.2亿元。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公司瞄准市场潜力,采取将香葱与广东菜心、豌豆尖、有机花菜和生姜等进行轮作,在主打香葱品牌的同时,打捆推出系列蔬菜品种,既满足市场消费的多样化需求,又拓宽了增收渠道。
协助周礼贵负责公司生产经营的胡井成表示,他们栽种的豌豆尖还销往香港市场,价格高时每公斤售价200多元。目前,在采收香葱的同时,1200亩菜心已采收结束,500亩豌豆尖进入采收期,1000亩有机花菜正在移栽秧苗,1000亩生姜进入种子催芽阶段。
站在希望的田野上,周礼贵谋划着未来,“下一步,我们将陆续筹建加工厂,生产脱水香葱、姜糖、姜片和泡菜等,提高蔬菜附加值。同时,进一步加强管理、优化生产流程,辐射带动更多群众发展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