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品牌 宁夏银川这样做

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品牌 宁夏银川这样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24 15: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工程,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宁夏银川市探索出“一个目标、一套机构、一块品牌、一支队伍、一个阵地、一套机制、一部热线”的“七个一”工作法,连续三年压茬出台了853项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改革举措,将政策更优、成本更低、审批更简、办事更快、服务更好的“五好”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

银川开创性地推出准入准营“一业一证”改革,开通“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专区,上线餐馆、便利店、药店、美容院等40个创业热点行业,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403张,缩减企业群众跑动次数2316次、节约办理时长16319天。推行“简易低风险审批”,施行工业厂房、房地产开发等六类“定制审批”,制定细化“主题式”“情景式”审批流程,梳理发布66个事项、132项申请材料实行“告知承诺”,社会投资类、政府投资类项目从项目赋码至竣工验收审批时限分别控制在40个、60个工作日内。西北地区率先实现“零证办电”“刷脸办电”和“房电同步过户”;开通微信服务大厅工商用户报装服务,上线运行哈纳斯燃气手机APP。精简取消无法律法规要求材料23项,实现住宅房屋核税、缴税、登记一体化办理,预购商品房及抵押权、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已完税)“即时办结”,一般登记业务立等可取。

深入推行繁简分流、审判辅助事务外包、审判管理等改革举措,合同案件一审平均审理时间63.9天;推行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全流程司法公开等21项便民利企措施,2021年审结与公司有关案件3151件。推出“云税贷”“纳税e贷”等银税互动金融产品,银税合作贷款连续三年增长超7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04.08亿元,支持普惠小微经营主体5.6万户。组织开展拖欠职工(农民工)工资突出问题专项检查,补签劳动合同8610人,追发工资1909.88万元。培育有效发明专利超百件主体5户,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外包装盒(无烟煤)”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2021年度专利行政保护典型案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长181.5%。

如今,宁夏银川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被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1230”审批服务改革新模式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五个一”(一网通办、一表申请、一诺办证、一章共享、一评问效)极简审批服务模式被国务院电子政务办通报全国推广。首创推出银川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受理平台,95%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677项一网通办;推出网页电子表单申报方式,30%高频事项自动带入无需填写实现一表申报;发布覆盖84个行业683办理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启用数据查验专用章,推行“一枚印章管数据”,身份、出生、学历、职称、婚姻等7类证明无需提交;上线覆盖市、县两级共2000余人的“政务服务综合效能监管平台”,设置“找茬处”和“事难办”窗口。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机制,181类348项事项推行随机抽查。

锚定“营商环境始终保持在全国一流阵营”目标要求,三年来,银川企业设立由过去的15天、7环节压减至3小时、1环节;社会投资小型项目报批由200余天、37环节压减至9天、3环节;登记财产由9.5天、4环节压减至0.5天、2环节。

银川瞄准制约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用力,探索推进“审管联动”模式,建立覆盖市、区、街道(乡镇)三级联动的监管机制,推行“一张清单”管监管,实现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高效联合”;实施信用核查3.89万余次,对诚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着力化解基层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职责不清、力量不强等现实问题;牵头推进56城216项事项协同通办,办结养老、不动产、出入境、驾驶证等“跨省通办”业务达33.7万余件。

银川严格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降低市场主体负担各项政策,累计减免社保费、文化建设事业费及各类税款233亿余元;严格落实降低工商业电价、阶段性降成本及输配电价销售电价调整政策,累计降低用能成本6.73亿元,惠及用户14万余户;推行新办企业印章免费领取、项目报批全流程告知承诺、免除项目评审费、减免不动产登记费及工业项目城市配套费,实施电力接入三零”服务,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2亿元,惠及企业3.7万余户。

银川制定印发了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领导干部担任企业联络员、涉企执法检查登记备案、企业评价政府部门服务优劣及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直通车”等五项制度。近期银川组织2.11万户市场主体开展的企业评价政府部门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企业满意度由2019年的72.33%上升至2021年的88.03%。

银川围绕企业、项目两个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用力,新增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35万户,到2020年的1.59万户,再到2021年1.92万户,新登记企业三年平均增长19.3%,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上升至119户,迈入了全国中上游水平。

银川连续两次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打造了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等一批千亿百亿量级智慧化低成本园区,相继引进了轴承制造小镇、石墨烯三元正极材料、50GW太阳能级单晶材料、高端液态奶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