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长虹 圆梦可期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3-24 10:32
2022-03-24 10: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7日,我国首条跨海高铁,也是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环境下运行的高速铁路——福厦高铁建设进入铺轨施工阶段。为确保铺轨施工安全、优质、高效,建设单位采用全国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为全线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两岸同胞实现“坐上高铁去看海”的梦想指日可待。

“共赢共享,互联互通”凸显跨海蹊径优势。福夏高铁是国家建设重点工程,也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福夏高铁正在从“蓝图”变成“通途”,也正逐步凸显出助力东南沿海地区的良效与优势。一方面,福州与厦门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高铁的开通必将实现与全国铁路网互联互通升级,形成东南沿海高速铁路通道,彻底解决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瓶颈”制约问题。另一方面,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两地交流频繁,福厦高铁将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直接对接两岸大三通,使三地实现全面贯通,两岸同胞的往来也将因此更便捷、更密切。换个角度说,这既是福建人民之福,也是两岸人民共同之福。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彰显大国重器风采。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昆仑号”首次亮相,成功完成1000吨箱梁架设的光荣使命。相较于上一代架桥机,“昆仑号”具有智能化程度更高、应用场景更广、经济高效等特点,既是可以在不同跨度高铁箱梁施工作业的“全能选手”,也是能够实现自动过隧的“设备尖兵”,更是被网友称赞“一台更比三台强”。今后,“昆仑号”的任务依然艰巨,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映照着几代的接续奋斗,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共同托举,这一“大国重器”必将成为高铁建设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正因此,“昆仑号”绝不仅仅是一个标签,它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大国重器”丰厚的内涵,让国际认识到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中国高铁的硬实力,充分展现了我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和屹立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路通则兴,一通百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一条高铁的开通,不仅仅代表着道路更加通畅、出行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多少红利。未来,随着高铁的开通,福州、厦门将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东南沿海城市群将串联起一条“黄金旅游带”。便捷的“生活交通圈”不仅赋予人们美好的出行体验,增进了民生福祉,更加快了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此外,福夏高铁的开通,在路网战略布局上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它将会进一步完善东南沿海地区路网结构,促进地区快速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为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有一种名片叫中国高铁,有一种实力叫大国重器,当中国高铁遇上大国重器,这一抹跨海长虹应运而生。它承载着国民“拥抱碧海蓝天”的希冀,凝聚着铁路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描绘出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民生幸福愿景图。海边有美景,两岸有亲情,“坐上高铁去看海”的美好梦想必将实现,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也必将会实现!(文/李硕 图/赵媛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