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 | 更安全、更绿色:新型电力体系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19 07: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电力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愈加紧密。“十四五”是“碳达峰”的攻坚期和窗口期,构建以清洁电力为中心的可靠能源体系,将是维系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稳步转型升级的基石和助推器。煤电转型是协同电力保供与双碳目标的关键。

能源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能源供应。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国民经济与电力需求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十三五”时期中国GDP增长32%,一次能源消费仅增长16.1%,而电力消费增长32%。直观可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紧密。这充分说明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深化调整阶段,电气化进程加速,电力替代一次能源的范围和规模正不断扩大。

“十三五”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国民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整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随着终端电能替代的有序推进,以及“新基建”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电力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55%,较2015年提升4.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释放活力,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增至15.1%。体现在用电数据上,三产及居民用电占比为30.7%,较2015年提升5.3个百分点;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领跑二产用电需求,“十三五”时期用电量增速达38.2%,较第二产业整体用电量增速快10.3个百分点。

2021年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复苏,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电力消费超预期增长,增速创10年来新高,达10.3%。2021年三季度以来,中国发生了大范围供电紧张和拉闸限电事件,对企业生产和社会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在东北地区,拉闸限电更是对居民生活产生了直接负面影响。

在“碳达峰”目标的大背景下,构建以清洁电力为中心的可靠能源体系将是维系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稳步转型升级的基石和助推器。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增量电力供应主力

电力低碳转型在实现“碳达峰”目标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三五”以来,通过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统筹各类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加快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中国电力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截至2021年底,中国全口径装机容量23.77亿千瓦,同比增长7.9%。电力供给侧装机结构持续优化,风、光作为增长主力电源。非化石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达到11.2亿千瓦,占比提升至47.1%。与2016年相比,非化石能源装机增长5.06亿千瓦,占总新增装机的69.4%。这离不开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2020年和2021年风电、太阳能新增总装机均超过1亿千瓦。随着可再生能源得到布局优化和提质增效,非化石能源成为新增电量的主力。截至2021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到2.9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4.6%。相比2016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长了1.016万亿千瓦时,满足了新增电量需求的47.7%。

图片来源:东方IC

“十三五”时期以来,供给侧改革政策有效控制了煤电装机增长,截至2021年底,煤电装机11.1亿千瓦,在总发电装机中占比下降到46.2%。但2021年由于国民经济强劲恢复推动电力需求高位运行,叠加枯水年水电发电量锐减,导致煤电在全年新增发电量中占比大幅回升,占新增发电量的65.6%。这一方面凸显了煤电在近中期无可替代的安全兜底保供职能,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进一步加快电力低碳转型的紧迫性。

更安全、更低碳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攻坚期和窗口期,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在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以来中国陆续颁发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以西部和东部并举的方式推动风电、太阳能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速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等重点区域为代表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整县分布式光伏、“千乡万村驭风计划”等政策推进分散式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预计“十四五”期间风电和太阳能年新增装机规模可达1.2亿千瓦,远高于“十三五”水平。乐观估计“十四五”期末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规模将达到1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55%,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煤电。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但与此同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供应稳定构成巨大冲击,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电力保供需要充足的灵活性资源作为支撑。中国正大力发展抽水蓄能,预计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规划引导新型储能多元发展,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过渡,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出台有利政策引导可再生能源就地开发与消纳,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并鼓励各地区建设多能互补、就近平衡的新型能源系统。

简而言之,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正在重建能源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底层制度逻辑。

电力保供与双碳目标

电力系统重塑要求煤电主动适应变化,及时转向灵活调节和安全备用的“压舱石”角色,利用优质存量规模发挥灵活保障的托底作用。为助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煤电需要进行适应性技术改进,与快速发展的新型储能、抽蓄和需求侧资源等灵活性资源一起,协同构建全时间尺度系统灵活性调节系统,消弭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引起的消纳和系统稳定性问题。煤电加速向基础保障性和灵活调节型电源转变,就成了电力落实双碳目标而同时夯实安全基础的关键点。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