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上午9: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驻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朱庆棠教授,都会如约来到三明市第一医院名医工作室坐诊。今天,朱庆棠教授接诊的首位患者是一位78岁的糖尿病足老人,但是与普通门诊不同,患者并不在朱庆棠教授身边,而是远在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
在通过远程视讯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查看创口及相关检查结果后,朱庆棠教授向尤溪县总医院的连线医生提出了下一步的诊疗意见。这就是三明市正在推广的“云门诊”模式——短短20分钟的面对面连线诊疗,不仅让患者免去了辗转求医的舟车劳顿,节约了就医费用和时间,还帮助专家提高了为基层群众服务和为基层医护人员带教的效率。
朱庆棠教授“云门诊”过程
“我每周的云门诊,选择的都是基层医院上报的骨科疑难病例患者。在线看诊过程中,我会结合患者的病情、病理对诊疗意见进行分析。三明市第一医院、尤溪县总医院,还有市内其他各级医院的医生,都可以通过云门诊平台在线观摩我的门诊,一起参与到诊治过程中来。”
朱庆棠教授介绍,这不止是让医疗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和专家能够少跑路,更重要的是通过云门诊、云查房、云会诊等一系列远程医疗手段,三明市正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并由此建立了一种常态化、可持续的、让医学专家资源快速下沉扩容的线上分级诊疗和远程专科带教新方案。
最大化医学专家价值,三明力建“医疗云平台”
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三明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中山一院通过专家驻点、进修培训、远程指导等方式,对三明市第一医院给予帮助;同时,双方共建疑难危重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远程查房平台、远程手术视教平台,将三明市第一医院建设成域内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高地,并提升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带动三明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中山一院作为‘医疗国家队’,有义务和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帮助更多区域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肩负这样责任,我们除了依靠双腿走到基层来,还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善用数字医疗等技术工具,充分发挥驻点帮扶的效用、最大化医学专家的价值,让更多的基层医生和患者获益。”
朱庆棠教授介绍,在驻点帮扶三明的过程中,中山一院不止是派驻专家到基层坐诊和主刀手术,更要探索设立一种长效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的机制,并创建一种高效带教基层专科骨干的模式,让专家的驻点帮扶由“输血式”转换为“造血式”。
随着驻点帮扶、合作共建的不断深入,通过开展常态化云门诊、云查房、云示教等活动,三明市正在积极构筑由中山一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到三明市第一医院,再到三明市各县总医院、乡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健康云平台”。
“三明市的医疗健康云平台,从中山一院一直贯通到三明‘市县乡村’,辐射到村民的‘家门口’,真正做到了让基层群众不出远门就能看专家。”朱庆棠教授介绍,与此同时,上级医院专家也能通过云平台常态化、大范围带教基层医护人员,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更高效地培养基层医学专家,让老百姓更信赖基层医护能力,这才能改变老百姓‘看病就上大医院’的习惯,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目的。”
数字医疗服务全联全通,三明构筑“数字健共体”
现在,每周三和周五,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名医工作室内,包括朱庆棠教授在内的中山一院驻点专家都会与基层医院开展常态化的云门诊、云查房服务。
“打造这样的医疗健康云平台,首先要把医院网络连起来、让医疗信息通起来,也就是三明市正在推动的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朱庆棠教授介绍,常态化的远程医疗服务,已经成为三明全面提升数字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打造新时代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即“数字健共体”的重要抓手。
三明市构筑“数字健共体”
2021年11月,为贯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增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等要求,以及落实《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中实施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等主要任务,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制定《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补位作用 提升全市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工作方案》,提出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联全通”的数字平台,全面提升三明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能力。
依据该方案,三明引进国内最大的数字医疗平台微医,搭建全市统一的“医院互联网数字服务平台”,使其服务于12家总医院(医联体)及其成员单位,以实现三明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全联全通”,为三明构筑数字健共体打好基础。
据悉,利用云平台、开展云服务,三明将进一步加强院间协作,联合包括中山一院在内的更多大型三甲医院组建数字化专科联盟、医防融合联盟,促进基层专科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横向到边”;同时,将协助各总医院(含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慢病管理服务及药事服务等,实现数字医疗健康服务标准化、均质化,并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护,实现“纵向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