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丨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为何多了“一抹蓝”?

追光丨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为何多了“一抹蓝”?

来源:新华社 2022-03-17 14: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之前的“追光”栏目中

我们介绍过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

采用的并非鲜切花束

而是海派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绒线花束

详情请戳:追光︱永不凋谢的冬奥礼物,幕后高手竟是这位上海退休阿姨

但是互为“姐妹篇”的两种花束

却不尽相同

试试看

你能找到两者的不同吗?

没错,眼尖的你一定发现了

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

多出了一朵蓝色波斯菊

象征着残疾人运动员坚韧顽强的品格

值得一提的是

加入“蓝色波斯菊”的创意

也是由一位残疾人志愿者提出

她叫唐占鑫

是北京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创办人

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

正是在这里组装

唐占鑫团队召集了

北京市10个区的约150位残疾人

他们互相称呼彼此为“伤友”

全力投入冬残奥会花束制作之中

唐占鑫介绍

自2021年8月10日收到通知

至2022年1月15日交工

历时五个多月

团队共完成了500束颁奖用花的制作

由于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难度较高

花束又由花片、花叶、花枝等部分组成

学习起来并不容易

“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上海市级传承人励美丽

特意录制了教学视频

在操作熟练的情况下

一束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的制作

需要至少35个小时

37岁的郭媛媛

是一名先天性脊髓损伤者

作为编织者之一

她主要负责收发物料和编织花束

郭媛媛说

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编织

很多针法都是从头学起

一朵直径约1厘米的小桂花

她就跟着老师学了一天

2022年1月14日

500束“荣耀之花”全部完工

这背后是150位残疾人600多万针的心血

唐占鑫说

花束不仅属于冬残奥运动员

也属于为它的诞生而努力的所有人

记者:杨恺、邰思聪

摄影:彭子洋、陈飞、吴霞

编辑:王沁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