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有数: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升级助力普惠金融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3-15 14:11
2022-03-15 14: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最深入基层的金融机构,以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担当着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当前乡镇区域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服务重责,处于农村经济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尤其自2016年普惠金融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来,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服务三农、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凭借其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于乡村振兴。

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挑战同样不小。根据零点有数2020—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系列专项研究,我们发现:一是农村客户基数庞大,但服务金额微小,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服务成本高,服务规模难以扩展;二是小微企业压力传导至农村商业银行,导致其信贷风险高(超四成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受访者担心“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传导至银行”);三是农村商业银行因数据基建落后,农村小微客户征信数据获取难,坏账风险高,导致其风险防控能力不足。以上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短板。

附图 疫情期间各类金融机构面临经营困境(TOP3)的表现

  数据来源:零点有数2020—2021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系列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要成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关键在于苦练内功,即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的破局之道。今年年初,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2〕2号),提出需要发展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各地农村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以突破现有发展困境。但因其数据技术人才储备不足,难以将过往经验提炼为模型算法,数据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同时受制于经费有限、数据基建落后,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发展缓慢。

零点有数基于多年服务各类金融机构的经验,针对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促进多源数据融合,提高服务、运营及风险管控效力

通过多种手段与渠道获取多元数据资源,促进数据融合:一是加快采集并汇集农业农村小微企业个体的小数据;二是由强力的行政部门牵头,与农村当地数据源建立广泛的数据合作,形成持续更新的活数据,从而多维度评估三农及小微企业的经济状况,使得数据能够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小微企业经营情况;三是通过连接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应用更为广泛、价值更高的农业农村生产大数据,从而在服务、风控等场景解放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和风控效率,助力农业生产。

部署产业信贷算法集群,优化小微企业信贷产品

针对三农、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开发基于当地产业特点的金融信贷风险管控算法。以畜牧业为例,为帮助农户实现大规模畜牧的资金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发展基于畜牧生产量化模型及农民历史生产数据的金融信贷风险管控产品为农民授信,免除抵押与担保。通过小额贷款产品精准地把资金定时、定量投入到畜牧过程中,避免农民贷款产生闲置费用。以此为例,建立一系列的产业信贷风险管控模型和算法,部署其信贷风险算法集群,促进数据算法赋能农村产业发展。

建立数字化脑核,加快农村农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度

根据不同产业特质,建立不同产业的信贷风险管控算法集群,形成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脑核中的风控大脑,辅助批量化精准放贷,支持一线农业生产。而若能着眼全国“一盘棋”,将各自开发算法的“各自为战”模式转为“共享模式”,则更将降低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本,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进度。

零点有数服务于金融行业的“经验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软件化”数字化建设,可帮助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升级,助力普惠金融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