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14亿人的追求——从两会看“中国梦”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 李云路 王文 李志晖 许晓青
今年的中国两会被赋予特别的意义和使命。透过两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14亿中国人最深沉的追求,变得愈加清晰与光明。
正值春耕,三月的江淮大地,“新农人”在2100亩绿色生态园用无人机作业,数字赋能现代农业生产。
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神舟十三号乘组筹备着下一次“天宫课堂”。
在中国最高民主政治殿堂——人民大会堂,数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商国是,让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
这是春日里中国人繁忙的景象,也是专心致志谋发展、矢志复兴向未来的中国新时代常态。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人民需求:伟大复兴的原动力
昔日挂在陡峭悬崖上摇摇欲坠的藤梯、今天直入云霄的钢梯,来自四川省民政厅的全国政协委员益西达瓦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两张“悬崖村”阿土列尔村的照片。
“乡亲们都下来了吧?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下山住了吧?”习近平仔细端详着照片问。益西达瓦回答,搬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村里发展起了旅游,日子越来越好。
这是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的一幕。
这一情景也被曾经住在“悬崖村”的某色达体看到。两年前,顺着钢梯,他从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悬崖村”搬到65公里外的安置小区。除了偶尔怀念山上的鸟鸣,已经习惯了城里生活的某色达体说:“有淋浴房、电磁炉和WiFi,不用每天爬梯子,人都长胖了。”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悬崖钢梯上,村民沿着钢梯下山(2020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人民是实现复兴的原动力。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十次出席全国两会,“人民”在习近平两会讲话“词云图”上最为醒目。
“我经常到一些贫困地区去,到农村去,我总有一句话,想知道你们还需要些什么?”习近平说。
十年间,习近平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脱贫攻坚、教育公平、疫情防控、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粮食安全……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目的只有一个: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逾11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社会保障体系;粮食产量“十八连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政府工作报告开出的“民生礼包”分量十足。
两会上,从“全国统一使用同一健康码”“全面实行商品房现房销售”,到“提高工薪阶层税收起征点”“优先减免农村60岁以上人群医保缴费”……代表委员们将前期调研收获的问题带到会上充分讨论。
已经制度化、常态化的“代表委员通道”和“部长通道”让两会更接地气。日益活跃的网络社交平台,让民众的呼声与诉求得到越来越直接的表达和关注。
习近平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事项、公众利益进行广泛交流讨论,彰显了国家政治决策的严肃、严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
外媒形象地比喻为以“中国式民主”助力破解“中国式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人间正道
“个大皮薄味甜,销售多个国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非常得意他们村用大数据培育的一款番茄。
作为浙江第一个5G智慧出行未来乡村示范点,五四村的“数字乡村一张图”提高了村务管理效率,打通了产供销通路。去年村集体经济营收733万元,人均年收入5.5万元。
在中国农村,孙国文被称作致富“带头人”——带领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浙江是中国首个正在建设中的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省嘉善市姚庄镇横港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让14亿人——超过发达国家人口总和——“一个不能掉队”地迈向现代化,世所罕见、史所罕见。
在一个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将不断壮大中产阶层,更广泛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推行共同富裕将加强而不是削弱中国。”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马凯硕说。
在发展中求创新,以创新谋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路径的突出特色。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必须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梳理习近平十年两会关键词,“发展”“创新”“改革”“高质量”“生态”位居前列,它们也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常青”词。
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几个特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中国气派和世界情怀的现代化。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还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个过程堪称奇迹。
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复兴的征途从来就不平坦。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稳定发展。
两会进一步传递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国作出的“双碳”承诺显示了减碳雄心,但也绝不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宏观经济则保障经济增速稳、就业稳和市场主体稳;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减税降费政策信号,全国人大代表、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旭信心倍增,“经济下行、疫情散发压力下,这无疑给我们打了强心针,也为企业升级提供了机会。”
郝旭的工厂在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一开年就很忙。现代化加工车间内,土豆经过多个环节变成薯片、薯条等产品,销往海内外。
“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复工复产、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
20世纪80年代,中共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成为中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标。
中共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战略安排,完整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民族复兴之路清晰明确。
为世界谋和平的伟大复兴
两会期间,寓意“光明、勇敢、平等”的冬残奥会火炬微火虽微,却映照世界。北京冬奥汇聚起的团结合作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延宕反复的背景下,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继续扩大高水平开放,中国推动世界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后,形成了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将拉动亚太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复苏。
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中巴经济走廊、比雷埃夫斯港等建设运营稳步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达到180个。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将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流入国。未来,开放的中国还将继续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
多国人士表示,两会释放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机遇的诚意,为全球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中华文明崇尚“以和为贵”,致力“协和万邦”,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从来没有侵略的基因。中国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中国走和平复兴道路给予世界的答案。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约90年前,上海《东方杂志》以“新年的梦想”为主题征集了140余位社会各界人士对“未来中国”的憧憬。当时的文人章克标在征文中说,中国的未来,我简直不敢有所梦想。
彼时的中国,国土沦丧、工农商业一片萧条。今日之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由之路”精辟总结了新时代奋斗的重要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这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为中国奋进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14亿人奋力迈向复兴的画卷徐徐打开。两会上热议的话题,正成为新征程中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昭示着中国与世界更加光明的未来。(参与采写记者:孙亮全、许舜达、吴光于、邵琨)
(孙亮全、许舜达、吴光于、邵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