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 高质量发展底色足

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经济成为亮点之一。

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 高质量发展底色足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2-03-09 07: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经济成为亮点之一。

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建议强化政策引导、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等。对于金融业而言,应积极为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形式,制定有差异化的风险防控措施,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发展韧性强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必须大力增强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产业不断壮大,发展韧性显著增强。2021年,全年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收入增长17.7%,领先行业平均水平。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150个,“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2000个。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创新发展目前处于世界第一梯队,5G移动通信技术、设备和应用,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智能手机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数字经济的基础——集成电路、软件方面,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数字经济已成为“十四五”阶段政策重点发力的方向。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以系统性思维破解难题

面对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多位代表委员建议,优化政策环境,引导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真正流向实体领域,让全民共享“数实融合”成果。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城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脑’,建议支持全国重点省区市先行先试,顶层统筹规划,以工业互联网构筑数字经济的产业底座,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建垂直行业平台。”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说。

针对当前“数实融合”过程中,技术应用与不同行业需求的适配性不强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应以“技术-产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思维破解难题。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促进工具间集成打通,降低传统企业使用门槛和成本;统筹安全与发展,前瞻研究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治理规则,探索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

作为衡量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算力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认为,目前算力网络在标准路线、体系架构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破解创新研发基础薄弱、产业现代化水平低、算力需求尚待激发三大难题。

金融活水浇灌数字经济之花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代表委员表示,建议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投融资环境,为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提供金融支持。

金融产品的创新是重要一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认为,银行业可结合科技企业发展阶段特点、金融需求和风险特征,采取更加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息还付方式,如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为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投融资形式也可以进一步创新。“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可出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此外,在科技资源集聚地区,银行可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科技支行等,助力企业创新。”刘峰称。

业内人士还表示,发展数字经济应当坚持加强风险防控,筑牢金融安全底线。《“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加强动态监测,规范数字金融有序创新,严防衍生业务风险。

(王方圆)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