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凸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关口’作用。基层医务人员虽然较少承担新冠肺炎的诊治工作,但长期处于群众健康促进和疾病诊疗第一线,可以及时发现、隔离、报告、转诊病人或疑似患者,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
戴秀英委员认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投入不足,近几年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有所增加,但是给公共卫生机构的拨款却逐步递减,导致“医卫”之间的差距被逐渐拉大。因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不足,导致全科医生缺乏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应急意识,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人民健康“守门人”的全科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进而延误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戴秀英委员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投入,改扩建标准化发热门诊等业务用房,更新诊疗设备,保障药品供应,改善就医环境,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档升级,改变居民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的印象。同时加强基层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加大基层卫生机构医保基金报销额度,调整拓宽基层卫生机构药品目录,让群众在基层就能获得与上级医院同质量的服务,引导群众家门口就医。
“基层医生接触病人最早,在‘早发现’病人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应进一步强化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员培训工作,加强对重症救治、院感控制等相关内容培训,将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等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年度必修内容。”
随着国家和地方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断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不断加大,基层任务繁重,考核形式繁琐,工作多流于形式。建议重新审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服务包各项内容,充分考虑基层卫生机构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避免不切实际的考核办法和要求,让基层医生干应该干的事,干好该干的事。(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