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号”:一台温暖宁夏的火车头

“雷锋号”:一台温暖宁夏的火车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04 15: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贾叔叔,你放心,我一直都以你们为榜样,经常给同学辅导功课,做好事都习惯了。”3月1日,吴佳银在电话里讲给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迎水桥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指导司机贾建林。

吴佳银是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也是迎水桥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雷锋号”机车组首次捐资助学的对象之一,四年的资助让她顺利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业,也成为一粒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好种子”。

组建于1989年5月的“雷锋号”机车组,是全国铁路继“毛泽东号”“朱德号”“周恩来号”“黄继光号”之后,第五台以人名命名的机车。这台火车头已在西北大漠铁路线上安全驰骋了33年。

2017年3月3日,“雷锋号”机车由韶山3型5035号转型为和谐D3D型0035号。2天后的“学雷锋日”,贾建林作为“雷锋号”机车组成员参与了捐资助学对象的讨论,他说:“宁夏义工联合会银川站的工作人员路宽给我们提供了一份银川市困难家庭学生的名单,大家经过充分讨论,最后决定资助吴佳银、封勇浩、赫菲、陈梓蒙等4名学生,我们机车组8名成员,每人每月拿出200元捐资助学,直到停止接受资助。”

2021年暑假过后,吴佳银顺利考上高中,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她告诉贾建林决定停止接受资助,把这份带着温暖的资助金转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她说:“四年来,在‘雷锋号’机车组叔叔们的资助下,我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变得更自信、更坚强,这也会把这份爱一直传递下去。”

钢铁是冰冷的,但钢铁制造的“雷锋号”机车却是温暖的,因为它承载的是雷锋精神,如春天般的暖流。12000毫升,是“雷锋号”机车组成员无偿献血的总量,银川市金凤区爱心献血屋副主任护师祖亚娟说:“我记不全他们的名字,但我知道他们都是“雷锋号”火车司机,年年献血,已经好几年了。”

在“雷锋号”机车组展室的展板上有两幅“雷锋号”机车组和北部战区某部“雷锋班”班长毕万昌共同给宁夏中卫市迎水桥铁路小学、沙坡头移民小学学生赠送图书及学习用品的照片,“雷锋号”机车组第16任司机长念盼说:“我们‘雷锋号’机车组做得好事根本就数不过来,因为每天都在献爱心,传递温暖,8颗滚烫的心,让‘雷锋号’机车始终保持着温暖的热度。”

“雷锋号”机车组传承雷锋精神不仅是做好人,更在于立足岗位开好车。33年来,“雷锋号”机车组安全运输旅客550多万人,发现防止行车故障420多起,是赫赫有名的安全功臣。2018年5月3日,贾建林驾驶“雷锋号”机车牵引7531次旅客列车,在宁东站出站时防止了一起路基突然塌陷事故,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每次的正确处置得当,源于“雷锋号”机车组成员对驾驶技术的“精益求精”。

“确认各仪表显示正常,可以动车。”“前方发现接触网异物,降弓停车。”仿真模拟操纵平台上,贾建林和“雷锋号”机车组的成员们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唤应答都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执行,“平稳起车、恒速控车、稳准对标”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小小闸把“重千斤”,肩负旅客生命安全。“雷锋号”机车组的成员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工作再精细一点,驾驶操作再娴熟一些,才能为旅客添一份安心,增一份保障。贾建林总说,“作为‘雷锋号’上的司机,就得像雷锋那样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确保行车安全是基本要求。”

如今,悬挂着雷锋头像的“雷锋号”机车每天驰骋在太中银铁路上,“雷锋号”机车组司机自觉把雷锋精神融入一次次标准化作业里、一趟趟安全运输牵引中、一点点温暖人心的服务举动上,让众多旅客心沐阳光、温暖出行。(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程杰 黄贵彬 杨柳青)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