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的南海明珠

2022-03-01 15: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珠海横琴项目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纪实

项目简介: 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BT项目非示范段主、次干路市政道路工程(一期工程)道路总长40.274公里,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主要承建了环岛东路中段和南段,道路全长约3500米,地下管廊全长3600米,包括主次干道路工程、雨水污水管线工程、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地下电力隧道工程及电力通讯等工程。从2011年6月1日正式开工,到2013年10月18日正式竣工,工程获2016至2017年度鲁班奖。

当你走进珠海横琴,第一感觉就是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美丽如画的自然风景,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就在你的脚下,有着一条贯穿横琴岛的“大动脉”——地下综合管廊。

横琴新区位于珠海市南部,是继上海市浦东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成后,可直接节约城市用地约40公顷,经济效益80亿元,对拉动经济、改善城市面貌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本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工程,为横琴实现“开放岛”、“活力岛”、“智能岛”、“生态岛”的华丽转身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珠海横琴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工程也就聚焦了世人的目光。作为国内首个成系统的区域性综合管廊系统,珠海横琴地下管廊项目是打造城市地下良心工程,为解决城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垃圾围城以及城市看海的“城市之痛”开出了“良方”。其形状主要呈“日”字形,分为一舱式、两舱式和三舱式断面,内部收纳给水、电力、通信、中水、冷凝水以及真空垃圾管等多达六七种的管线,是国内收纳管线种类最多的综合管廊,并且还配备有计算机网络、自控、视频监控和火灾报警四大系统,具有远程监控、智能监测(温控及有害气体监测)、自动排水、智能通风、消防等功能。身为参建单位的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机电公司主要承建了环岛东路中段和南段,道路全长约3500米,地下管廊全长3600米,包括主次干道路工程、雨水污水管线工程、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地下电力隧道工程及电力通讯等工程。从2011年6月1日正式开工,到2013年10月18日正式竣工,700多天的日夜奋战包含了无数二十二冶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

启航的锤炼之路

“干就干好,做就做精”是每一个二十二冶人恪守的质量理念,因此从项目成立之初,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就把珠海横琴综合地下管廊项目作为一个精品工程来打造,组成了一支敢于拼搏、能打硬仗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部进驻现场后,围绕项目高品质履约,高效率履约目标,项目部以策划为先,贯彻落实严格管理质量第一的管理精髓要义,并根据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就新项目管理制度,前瞻性地做好“五大策划”,立即着手办公生活区建设、项目总体策划、作业队伍落实、现场踏勘、设计文件跟踪等一系列准备工作。2011年3月15日,所有施工准备工作基本结束。一条精品工程的锤炼之路,从这一刻正式启航。

连接岛外的生命线

交通组织协调,是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横琴项目部面临的第一个棘手而复杂的问题。环岛东路作为岛内交通要道,是岛内通往外面的唯一主干道路,沿途不仅分布了众多同步施工的重点工程,还是岛内旅游景点的必经之路,平时车流量集中,沿途企事业单位、村镇密集,并且随着工程的进展改动频繁,交通组织协调工作不仅难度大,日常的管理维护也非常困难。一边是车辆行人的出入问题,一边工程越发紧张的工期。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可是愁坏了项目部众人。

为尽量减少对过往车辆、周边单位和居民出行的影响,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横琴项目部经理,每天都带着技术人员去现场查看施工进度,晚上自己调整明天的施工计划,工友们见证了休息时间他依旧埋头伏案工作的身影,不仅如此宿舍的长明灯也见证了他越来越多的白头发。但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实地调查和精细谋算后,项目部最终决定在施工期间采取了半幅道路封闭方式施工,半幅新路建成后进行翻交,修建另外半幅道路,而且为了确保交通顺畅,还对原有半幅道路进行加宽、硬化,达到12米宽的双向通车路幅。经过横琴项目部的辛勤努力,最终确保了施工期间横琴新区单位、居民正常的生产和出行。

剪不断理还乱的管线

管线工程是一个市政工程的神经中枢,而横琴项目的管线施工呈现了穿插作业多、系统庞大,施工作业环境复杂的特点。环岛东路沿线施工范围内设有市政供水管,架空高压线,埋地高压电缆,国防光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十几家产权单位的通讯光缆。虽然经过政府、业主、产权单位、施工单位等多方协调,对部分管线进行了迁移,但仍有大量管线遗留在施工范围内,这无疑给施工带来了巨大困难和破坏风险。

随着工程进展,地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导致管线标识大量丢失、损坏。这给工程增加了极大的难度,为了避免大量发生管线被误伤的情况。项目经理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凭借自己多年以来的经验,快速组织了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对大量的管线进行排查工作,有针对性的有侧重地制定出了编制管线保护方案,全力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尽量减少管线破坏后的抢修与赔偿的经济损失,保证了管线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

项目经理李占闯还是一个锱铢必较的细节控,被安排负责执行结构工程二工段电力隧道工程时。电力施工工作重复而枯燥,在持续不间断的工作中也易因机械性而出现错误。在涉及到钢筋制作规范钢筋连接采用套筒连接,坚持在一线监督6700吨钢筋制作在国家标准中要求钢筋外露丝扣﹤2,预埋件标高及位置严格控制在规范以内,并三不五时确定中心线位置偏差是否也在国家要求的标准内。他总说项目建设错不得、慢不得,更来不得半点虚假。二十二冶人就是以奋进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这支刚性队伍凭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善于创新,恪守细节,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从一个螺丝钉到整个工程项目,都是用敢打,敢拼,死扣细节,不服输的精神把“二十二冶集团”打造成金色招牌,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每一个项目二十二冶人都充满自豪与骄傲。

不敢松懈的深基坑支护

基坑工程受周边环境、地质气候条件、开挖深度、支护类型的影响很大。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横琴项目涉及到深基坑的部分包括了综合管沟深基坑、地下综合管沟和地下电力隧道。尤其是综合管沟和电力隧道分别埋于道路管廊带和中央绿化带下,基坑深度达四、五米,并且地质情况复杂,既有软弱的淤泥地段,又有山体岩石地段,给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带来了重重困难。“可以这么说,深基坑工程应该是横琴项目最大的施工难点。”时任横琴项目总工李占闯不无感慨地说道。

越是艰难越向前。面对难关,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横琴项目部的所有人没有选择打退堂鼓。为了保证综合管沟、电力隧道基坑均达到深基坑标准,在项目部的组织协调下,从方案编制到专家论证;从图纸会审到施工交底;从工序布置到基坑监测,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并且针对不同的地质路段分别采用了土钉墙、钢板桩、灌注桩、放坡开挖等多种基坑支护形式。

安全工作大于天。项目部的安全员老张虽然岁数大了,但是精神头却不输给年轻人。他每天坚持基坑位移和沉降观测,巡视观察地表变化,组织施工人员在基坑周边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悬挂警示标识,力求基坑安全。有人劝他缓一缓,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但他却拒绝了,因为这是他的坚持,也是他的责任。在长达9个月的基坑施工期间,横琴项目从未发生任何基坑失稳和人员伤亡事故。

激情与汗水成就过去,理想和坚持铸就未来。在无数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环岛东路作为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第一条建成通车的主干道路,在2012年12月18日如期建成,为横琴新区大开发奏响了第一乐章。

孜孜不倦者,必得功与名。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以开阔的胸襟,创新的视野,以“城建伙伴”的形象在人们心中。认真践行自身的使命,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作为国企社会责任,发挥企业排头兵的作用,助力横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收官之战:矜持不苟的质量检测

百年大计,质量须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保质保量地完成当时的“十二五”时期的工程建设任务,在面对工程最后验收的时刻,各个部门开启了自查,我们在内部成立了服务于我们自己的“工程质量考核小组”无一放过。仅仅在资料核查主要检查工程前期手续、安全和功能性检测、施工组织设计、危大和超危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日志等都一一确认。

就这样二十二冶人做到了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做到施工有指导,检查验收有标准,施工中采取操作工、班组自检,项目部施工员跟踪检查,质检员专职检查相结合的工程项目全链路管理方法。在这样的管理下工程质量整个都有序地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同时做到了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质量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确保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时光飞逝,如今已然全面投入使用的珠海横琴地下管廊—这颗南海的明珠,在二十二冶人的精雕细琢下,成为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好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于2017年获得“鲁班奖”成为横琴综合管廊的标杆项目。也为国内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树立了标杆,为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供了成功典范,大力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促进了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徐家阳、宋艳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