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努力拼搏的样子都很帅!我的梦想是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争取有一天也能够站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河北省涞源县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思涵说话时,会习惯性地背着手,这是她练习短道速滑时的姿势。这位小选手俨然已经有了“短道速滑名将”的风范。
得益于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大力推广,李思涵和同学们从小就在学校里接触到了滑冰,并逐渐爱上了冰雪运动。后来,她也多次在省级、市级比赛中获得冠军。
中国在申办之初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庄严承诺已经实现,这将是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遗产成果。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七大领域创造形成了丰厚的冬奥遗产。
付妍是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队的一员,也是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滑雪医生,除了要有近乎专业的滑雪技能外,还要有在极端条件下施展救治的能力。
为了能最短时间完成气管插管这个技术,付妍在假人身上不断尝试,从最开始的30秒到20秒再到10秒,现在甚至更快。
为了确保北京冬奥会竞赛工作顺利开展,本届冬奥会共有1879名国内技术官员参与到竞赛组织工作中。
“他们参与北京冬奥会竞赛工作,并从中得到锻炼、积累经验,让中国冬季运动发展有了更多的技术力量,对中国冬季运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说。
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积极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冬奥遗产本身也是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遗产的再利用。
国家体育场“鸟巢”承担双奥开闭幕式,“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实现“水冰转换”,夏奥会场馆国家体育馆变身冰球馆,即使是全新建设的北京冬奥村和主媒体中心,也都是采用2008年提前预留的场地,赛后利用计划早已贯穿场馆建设始终……
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利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功能上进行拓展,充分考虑场馆赛后全民运动的普及提高功能,突出群众参与等元素。
跨越百年的首钢园区,就是一处鲜活的“双奥”遗产。从1919年建厂,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搬迁,再到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点和首钢滑雪大跳台所在地,成为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多次称赞,首钢园区必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新典范。
奥运遗产不仅是有形的,更重要的是无形的遗产。北京冬奥会的各个环节无不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向世界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老历法“二十四节气”巧妙地与开幕式倒计时环节相结合,崇礼云顶滑雪公园坡面障碍技巧赛道化身冰雪长城,中国冰舞组合王诗玥/柳鑫宇身着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比赛服惊艳冰场……
“谷爱凌、高亭宇、肖恩·怀特等运动员在赛场上带来的正能量,也将是重要的奥运遗产之一,能够对年轻一代起到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主任克里斯托夫·杜比说。
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