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耕地 湖南行动】藏粮于地,一年建成460万亩高标准农田

2月20日,在湖南省产粮大县桃源县,浔阳街道大平村工作人员正在驾驶农机平整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即将收尾,下个月就要流转出去,投入春耕生产。2019年,合作社流转了600多亩高标准农田,尝到甜头后,2020年又流转了400多亩高标准农田。

【保护耕地 湖南行动】藏粮于地,一年建成460万亩高标准农田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2022-02-22 12: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雨水过后,春耕备耕忙起来。

2月20日,在湖南省产粮大县桃源县,浔阳街道大平村工作人员正在驾驶农机平整土地;在“中国虾稻米之乡”南县,昌群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劳力,对旋耕机进行下田前的检修……

过去一年,湖南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72.04亿元,全面完成4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随着春耕大幕拉开,一批批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即将投入使用,为今年粮食丰产打牢基础。

建好高标准农田,农民抢着种田

2月19日,临湘市云湖街道王禾社区,机器轰鸣。3台农机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平整土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即将收尾,下个月就要流转出去,投入春耕生产。”这几天,找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志军的人格外多。眼看着400多亩集中连片的良田即将“出炉”,不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已按捺不住,频繁上门提出流转申请。

“为公平起见,我们将采取竞拍方式流转土地。”而在几年前,土地流转要靠社区干部做思想工作。

“地好了,种粮积极性就高了!”陈志军介绍,2021年10月起,社区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土地445亩、铺设低压管网3500米、砼现浇衬砌灌排渠2000米、浆砌石衬砌主排渠950米、铺设机耕路1800米、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0盏、对全区耕地施有机肥……

随着项目完工,村民们看到,小块田成大块田,有利于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沟渠贯通,确保旱涝保收。土地流转价格从每亩200元涨到350元,村民喜得实惠。

2021年,临湘市投入6584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即将收尾,4.25万亩优质农田将投入生产。

为确保工程质量,湖南从项目管理、竣工验收等全流程加强质量管理,推行“政府监督、专业监理、群众参与”三位一体的质量管控模式,对项目进度滞后、质量管理不力的市县通报约谈,确保建好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

2月20日,益阳市南县南洲镇育才村开阔平坦的田地上,南县昌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在修复被农机压坏的田埂,清理水泥沟渠里的杂物,准备迎接春耕。

“满打满算,为了把高标准农田的效益发挥到最大,我每年都种了双季稻,还养了一季小龙虾。今年订的早稻种子,已经到位。”南县昌群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昌建文介绍,高标准农田每亩能增收200多元。

2019年,合作社流转了600多亩高标准农田,尝到甜头后,2020年又流转了400多亩高标准农田。村里的土地流转价格,从每亩200多元涨到了600多元。

“高标准农田,在农民眼里就是‘宝’。”昌建文介绍,根据协议,合作社负责经营期间农田管护。几年下来,合作社要进行修修补补、清沟排淤,延长使用寿命。

南县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薛向阳介绍,南县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签订管护责任状,确定工程管护责任人;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并与工程立项挂钩;同时,财政每年拿出90万元,用于工程管护激励和补助,确保工程建好后,用得好、护得好。

全省各地推出相应的后期管护措施。洞口县每年安排4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损毁修复和建后管护,并将管护主体责任压实到村组,按照“谁耕作、谁跟管”的原则,引导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参与农田建设。

农业农村部门还创新开展了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工作,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流程风险管控及保险期限内的工程维护,并将高标准农田纳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实行“一张图”管理,对高标准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胡盼盼)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