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招商引才“虎”力全开,湖南靠什么拼出“开门红”

在永州的江华、新田、蓝山,项目签约一场又一场,融入大湾区引来“金凤凰”……  背后折射的是,湖南开放型经济活力四射,营商环境越来越有吸引力。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中,湖南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8位(比上年提升2位),省会长沙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9位(比上年提升4位),均居中部第一。

湘伴|招商引才“虎”力全开,湖南靠什么拼出“开门红”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2022-02-22 12: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湘伴导读

虎年开春,湖南项目建设“虎”力全开,招商引才捷报频传——

全省142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562亿元,数量和体量均创历史新高。

年后第一个工作日,长沙以省会担当率先吹响一季度项目建设的“冲锋号”,188个项目在全市10个会场集中开工;衡阳启动“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全面推进今年首批267个重点项目,迎来新年“开门红”;在永州的江华、新田、蓝山,项目签约一场又一场,融入大湾区引来“金凤凰”……

背后折射的是,湖南开放型经济活力四射,营商环境越来越有吸引力。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块金字招牌,推出系列真抓实干的硬举措,将这项“永不竣工的工程”牢牢抓住手中。

2月18日,2022年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开工仪式在长沙市宁乡星邦智能国际智造项目现场举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办事不求人”

好政策激发大活力

以前,地区发展更多拼的是地理位置、土地成本、劳动力资源等“硬实力”,如今,进入比拼“软实力”的阶段,其中最为激烈的莫过于营商环境竞争。

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企业投资就往哪里走,哪个地方的发展就会更快更有活力。

提升营商环境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持续不断“刀刃向内”的改革创新。

从“互联网+政务服务”到“一件事一次办”,从推动长株潭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到实现异地“跨省通办”……这些年来,湖南不断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去年,湖南继续调整、下放、取消行政权力45项,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236个工作日压减至21至100个工作日。

湘伴君注意到,2月21日,郴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打造“办事不求人、高效便捷、暖心顺心”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针对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分条目式列举具体举措,极具针对性、指导性与可行性。

针对融资难、融资贵,湖南率先在全国建立“白名单”制度,建设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组织全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暖春行动”。在前期减税降费基础上,去年,全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0多亿元,为市场主体轻装减负。

为了让惠企政策尽快见效,编制发布《湖南省民营企业支持政策手册》,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红利”。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自然会“用脚投票”。过去一年,全省市场主体日均净增1569家,总量达到546.12万家,同比增长11.72%。在湘世界500强达186家。

常德市市民中心,市民来到“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办理业务。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通讯员 赵新国 摄

推出“豪华大礼包”

软环境凝聚硬实力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营商环境的要素之一。2月15日,湖南首次以省委名义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以开放之心引才,不断增强人才集聚效应。

各市州推出人才政策“豪华礼包”。比如,长沙市推出人才政策22条、自贸区45条等政策,为7.81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岳阳设立“人才日”;郴州市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给予300万元安家补贴。

2月10日,长沙县举行高层次人才2022年新春茶话会暨博士签约活动,30名博士签约落户长沙县。这场“老乡聚会”,体现出了湖南支持人才回乡干事创业的满满诚意和坚定决心。

除了人才礼包,其他政策的“含金量”也很足。比如,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企业承担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行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计划和新型研发机构“助长”工程。去年,全省布局国家创新平台113家、省级创新平台629家,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还要当好企业的坚强后盾,《省商务厅服务商贸百强企业联络员制度》发布,省商务厅领导作为企业联络员,服务企业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许多企业主就在不同场合纷纷点赞: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务,湖南成为创新创业的“乐土”。

推进法治保障

激发创新创业动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今年1月1日起,《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规定》施行,将优化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集中清理,审查文件3.02万件,废止349件。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省市场监管局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深入全省14个市州明查暗访,问责干部129人次。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准”》,“打折扣、搞变通”“推诿扯皮”“以罚代管”等统统“不准”。

在岁末年初,各地又深入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将清欠工作纳入省直单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仅此一项,解决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逾100亿元。

对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绝不手软,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和跨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在法治保障下,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

不断攀升的营商环境指数,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中,湖南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8位(比上年提升2位),省会长沙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9位(比上年提升4位),均居中部第一。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优化营商环境,湖南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