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 | 索尔海姆:中美应再次握住合作的“手”,跨越分歧的“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2-21 1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

5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以卓越的务实智慧推动了中美邦交正常化。如今,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中美两国应汲取历史智慧,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在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经济复苏、全球维和等问题上加强合作。良好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稳定和繁荣。

作者: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联合主席、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

2022年是尼克松历史性访华的50周年。50年前的今天,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抵达中国,成为首位踏上中国大陆的美国国家元首。周恩来总理在迎接尼克松时对他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几天后,周总理与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辛格在杭州举行会谈,就解决中美关键问题进行讨论。自此,“杭州精神”诞生——中美双方致力于寻找共同点,使务实精神战胜了教条主义。正是周总理“求同存异”的务实智慧奠定了这一非凡的历史篇章。

从历史走回到当下,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态势焦灼复杂,中美两国应采用共有的外交及战略智慧,再度聚焦合作,管控分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双边合作领域,中美可以就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经济复苏、贸易正常化、维护世界和平等一系列问题开展合作。中美两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这两艘巨轮迎头相撞是两国和世界都无法承受的灾难。确保中美这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是造福两国人民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相反,若两国合作破裂而陷入新一轮冷战,一切都将倒退。若世界出现“脱钩”,科学发展将严重受阻,高度互联的全球经济将损失惨重——最近全球范围内微芯片供应严重短缺就是个例子。若不能聚焦合作、管控分歧,一切矛盾都将愈演愈烈,一切目标都无法达成。无论是205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绿色复苏、全球贸易增长,还是世界和平都难以实现,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对世界上那些贫困、边缘化的群体造成猛烈冲击。

那么,今天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应该如何跨越大洋再度携手合作呢?答案很简单——两国应重振“杭州精神”,相互尊重、为共同的人道主义事业平等对话,携手同行。

资料图: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基辛格,及时任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乘飞机由北京飞往杭州

美国自诞生之日起,在第一个百年之内就成长为整个西半球的主要力量,在第二个百年更是主导了整个世界。对于美方而言,有两个事实必须清楚:第一,中国是与美国平等的全球领导者;第二,当今国际社会呈多极化趋势,欧洲、印度、印尼、俄罗斯、土耳其等众多力量都渴望在国际舞台上拥有发言权。

中国方面也应减少不理性的涉美言论,冷静听取外界的合理意见,平抑时而激进的外交言辞。毕竟中美在诸多领域需要相互学习经验,共同发展,如中国在和平发展与扶贫减贫方面的经验值得美国学习,而美国在开展国际合作方面的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

目前最亟需中美联合领导的一个领域是应对气候变化。地球正在经历愈加频繁的火灾、干旱、洪水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随着全球持续变暖,这些威胁只会加剧。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充分认识到联合领导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两位领导人的积极推动为《巴黎协定》的签署奠定了基础。而在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两国气候特使解振华和约翰·克里也提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共同战略。为了保持这一势头,我们既需要求同存异、冷静务实的“杭州精神”,也需要站在他国立场洞察世界的能力。

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完美地套用在当下场景,但有一些历史经验可以提供借鉴。英国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在《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战争》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系列相互误解和无意而为如何促成了危机的爆发。当时每个欧洲国家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懂得换位思考:德国在英国眼中是什么样?俄国在奥匈帝国眼中又是什么样?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这是一剂引发灾难的“毒方”。

那么100多年后的今天,气候领域的联合领导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中美两国应该携起手来,在政治层面领导世界,提出共同的远大抱负,营造一种乐观进取的氛围,让疏于行动者付出代价。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目前几乎在所有大规模应用的绿色技术领域中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这些领域中的许多突破最初是在美国取得的。特斯拉和微软等美国企业是全球绿色商业领袖。中美双方加大对彼此绿色产业的投资将有助于两国交流先进技术,并推动绿色产业的迅速崛起。

中国和西方国家面临着类似的政策挑战——比如如何避免不平等加剧,以及如何在保持经济活力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绿色转型总体上对绝大多数人有利,但相较于内陆资源产业密集地区,美国的加州和中国的广东显然更容易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交流合作,通过分享最佳政策实践经验来实现公平过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中美需要加强合作的领域。“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将使其成为本世纪主要的绿色投资载体之一,目前至少已有140个国家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受益,在2021年七国集团峰会上,美国提出“重建更美好的世界” (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倡议,意欲同“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竞争。如果单纯强调两大倡议的对抗性,则不论对美国还是世界,都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这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包含大量的配套项目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倡议。而到目前为止,B3W仍然停留在概念阶段,只是被媒体反复曝光而已。它既缺乏资金支持,也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实施,更没有任何形式的具体计划。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铁路、太阳能和风能方面,美国要想与中国开展有效竞争,首先需要在国内这些领域打下足够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和B3W应该互为补充而不是相互对抗。

保护自然已为中美提供了许多合作机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美丽中国”愿景开启了中国绿色发展新篇章——建设新的国家公园,开展植树造林,划定生态红线,实施长江禁渔……而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国家公园体系的国家,总统拜登上任以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自然保护在美国重新受到重视。在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的基础上,两国可以制定许多有益的措施,以保护我们脆弱的共同家园。

印度的《吠陀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整个世界是一个大家庭"。这与当年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本着杭州精神达成的共识不谋而合——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标题为"Cooperation must trump differences"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冯小源、赵浩羽、尹康君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