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我就加速校企融合、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人才等话题,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校企之间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后来这份建议得到了教育部回复。”航空工业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部件厂铆装钳工赵平,是从陕西省汉中市航空企业选举出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生产一线的“金牌蓝领”,他一直为加快校企融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鼓与呼。
赵平是航空工业陕飞公司响当当的“金牌员工”,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殊荣。在质检部检验人员眼中,凡是赵平“出产”的飞机部件,无报废、超差现象,优质品率达100%。赵平发挥“传帮带”作用,在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教学,带出的很多工人成为飞机生产线上的技术骨干。
近年来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引发赵平思考的是,在一些企业中,还存在着青年技能人才引进难、人才断档等现象,“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对接不紧密,对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毕业生来到企业后,从思想、技能上一时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4年来,赵平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先后走访与技能培养课题相关的企业、职业院校,与地方国企、小微企业公司职工交流。持续深入一线调研为赵平提出的建议赋予了深度与厚度。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一些院校师资配置不强、资金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培养出的学生素质不强,“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怎么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专业在动态调整,但新的专业在教学质量、评测体系、教学实践等方面还处于起步状态,师资‘换血’应及时,需要在实践中予以完善,也需要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建立联动机制”。
赵平经常说:“我是基层代表,我要把基层的声音带到两会上。”从基层一线走进人民大会堂,赵平对改革发展、改善民生有着最直接、最真实的体会和感受。他记录下身边的点滴变化,经过提炼、归纳,最终形成建议,努力做到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发声。
“实现技能人才的持续培养,为企业输送高质量、高品质的技能血液,从学校到企业亟待架起一座信息畅通、灵活互动的桥梁”。2019年全国两会上,赵平提出“新型学徒制”,建议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青年人才成长通道,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新鲜血液”。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赵平就技能人才培养、新型学徒制建设及弘扬工匠精神、建设合格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发声,建议国家更加关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健全产教融合职业培训体系。
“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一份凝聚群众期望、肩负使命的沉甸甸责任。”赵平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我主要通过3个渠道了解基层群众心声:积极参加各级人大、法院、检察院等组织的各项视察、调研活动,了解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情况;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深入基层一线,和大家拉拉家常、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并及时做好记录;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多方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履职4年来,赵平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各项建议40多件,向地方政府部门、法检两院部门提出各项建议30多件,聚焦国家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此外,赵平还先后在两会上建议规范公益组织行为及规则,就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议题提出建议,为公益事业助力,呼吁保护未成年人。
“人大代表的职责说到底就是‘为群众说话,把好事办好’。”赵平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感觉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才能为群众发声,为国家分忧解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吴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