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旅游 彰显“爽爽贵阳”魅力 ——代表委员聚焦旅游产业化

强旅游 彰显“爽爽贵阳”魅力 ——代表委员聚焦旅游产业化

2022-01-22 22: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游客在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永乐花海游玩(资料图片)。

2021年是贵州旅游业转型发展之年,全省的旅游工作重点从注重项目建设转到更加注重经营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品牌、提升效益上来。这一年,贵州4A级旅游景区新增11家,旅游市场主体达12万家,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我省将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促进旅游业的恢复发展,深挖省内旅游市场潜力,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融合业态。

坚定不移强旅游,着力擦亮“强省会”的靓丽名片,是今后五年贵阳市的8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面对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新变化,贵阳市提出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省两会代表委员围绕如何做大做强贵阳文旅市场、打造文旅消费品牌等积极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侯丹梅:

强强联合 做优做大贵阳文旅市场

省人大代表、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贵州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侯丹梅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强省会’行动方面,贵州京剧院一直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演出方式。”侯丹梅说。

其中,贵州京剧院与中天金融集团联合打造了贵阳文化地标方舟戏台,4年多时间,京剧院驻场演出1500多场,上演经典传统剧目、现代戏达100多出。同时,开启中国戏台网络直播先河,服务海内外观众数百万人次,让京剧艺术之美声名远播,有力促进了优秀戏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成为“文企联姻”的成功典范。

在文化与旅游加快融合的背景下,贵州京剧院与青岩古镇景区联合举办了“大明志”文化演绎活动,发展夜间经济、塑造贵阳文化IP,开办“大明志”京韵戏曲摄影工作室,打造产品多元化、服务体验多样化的旅游产业体系。同时,将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红色艺术作品巡演、红色京剧展演月及公益活动“戏聚星期五”、优秀传统精品剧目等引入景区展演。

2021年,人社部、文旅部授予贵州京剧院“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面对荣誉,侯丹梅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 ,将时刻牢记党的嘱托,不忘初心,持续创作与时代匹配的艺术作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未来,贵州京剧院将进一步深挖贵阳市的特色文化资源,创排更多精品剧目,守护好这座城市文化的根和魂。”侯丹梅说,2022年,贵州京剧院准备打造《阳明悟道》,并赴北京进行展演,进一步宣传贵阳市的特色文化,同时与阳明祠、阳明文化园等对接,强强联合,做优做大贵阳市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为贵阳市构建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的新格局作出新的贡献。

省政协委员殷勤:

打造文旅消费品牌 激发夜间经济潜力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民革贵阳市委主委殷勤表示,旅游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器,是我们对外交流合作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进入新发展阶段,旅游业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以深化旅游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他建议,一是要依托省府路、文昌阁街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深远的历史记忆,高标准做好规划设计,引入社会资本进行专业化打造,使其成为文商旅融合的“地标式”商圈。二是要打造主题鲜明的“夜贵州”IP,积极培育夜旅游、夜消费的拳头产品和消费项目。大力建设花果园中环广场夜经济集聚区,策划组织深夜书店节、购物不眠夜、无人机表演、非遗表演、街头表演等主题鲜明的夜间文化休闲活动。抓住国风热、汉服热的消费爆发期,持续加大青岩“大明志”项目投入力度,打造一座全新的古香不夜城。通过打造具有“烟火气、国际范”的“夜贵州”IP,提升省外、境外游客人均消费,将旅游市场的火爆“变现”为对省内消费的拉动和提升。三是要加强与周边区域消费合作,推动区域旅游、医疗、教育等市场融合,促进无障碍消费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四是要丰富便民“一刻钟”商圈业态。鼓励市场主体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便民生活服务的基础上,大胆利用新技术,寻求商业跨界融合,推动新业态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比如,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新建一批集菜场、餐饮、家政、理发、托幼、维修等基本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中心,推动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及生活服务类型的多元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提升便民生活圈消费体验。

省人大代表唐永兰:

用好民族文化元素发展乡村旅游

当前,贵阳市正在加快建设以生态为特色的旅游名城,不断丰富“爽爽贵阳”的品牌内涵,“爽爽贵阳”品牌中的“爽心”,就是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彰显城市底蕴、留住文化记忆,尽显贵阳人文风情之醇。

省人大代表、贵安新区湖潮乡平寨村村民唐永兰十分看好民族文化对旅游事业的带动引领,她认为,在大力推进农村“五治”工作时,不仅要帮助农户改造提升村屋民居,更应该在乡村环境的提升改造中,因地制宜融入当地民族文化元素,以民族文化作为特色亮点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

平寨村的民族文化很有特色,村里每年都要举办苗族竹竿舞、芦笙舞,以及布依族“六月六”歌会表演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这也是平寨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一个“富矿”。 这几年,村里致力发展经果林采摘、农村观光休闲旅游一体化项目,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五治”,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平寨村观光旅游。

“为进一步发展农业和旅游业,村里还将进一步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办得更好,把平寨村打造成为‘产业优 、生态美、文化兴、组织强、农民富’的美丽乡村,到时候会有更多游客到村里游玩。”唐永兰说。

省政协委员陈月巧:

把“爽爽贵阳”打造成多彩贵州的苗绣高地

省政协委员、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陈月巧认为,苗绣是多彩贵州的一彩、一个宝贝,在贵州多彩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既有经济属性,也有社会属性,还有文化属性,在新时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品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乡村振兴等方面都有价值,发展潜力很大。把“爽爽贵阳”打造成为多彩贵州的苗绣高地,是非常必要的、非常有意义的。

“贵阳是省会城市,作为多彩贵州集中展示多彩文化的第一窗口,具有其他市、州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很多外地人都是通过贵阳直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贵阳有五张‘文化名片’,其中一张就是‘民族文化’,我们需要不断擦亮这张名片。”陈月巧说。

陈月巧建议,贵阳应打造苗绣体验展示平台,开展苗绣对外交流活动,扶持苗绣创意产业,建设苗绣传承实训基地,推进苗绣学术研究,打造苗绣“双创”高地。同时,针对工作涉及相关部门多、需多方协调等问题,可由贵州省宣传和文化、财政等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苗绣领导小组,全面梳理贵阳市的苗绣资源,并出台全省支持苗绣发展的文件,研究支持重点项目。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