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香港将继续同其他大湾区城市同心携手 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作为嘉宾在致辞中表示,香港特区会继续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同心携手,用好国家给予香港的大力支持,积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林郑月娥:香港将继续同其他大湾区城市同心携手 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1-13 11: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月13日电 1月12日,由中国日报社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论坛暨新时代大讲堂在线上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作为嘉宾在致辞中表示,香港特区会继续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同心携手,用好国家给予香港的大力支持,积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特区会继续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同心携手,用好国家给予香港的大力支持,积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联通共享、低碳发展。自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下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来,特区政府一直与中央相关部委和粤澳政府紧密联系,按着中央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大湾区建设,在“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基础上,加强与大湾区各个城市的互联互通;并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精神,寻求政策创新和突破,这是在“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

林郑月娥详细介绍这三方面内容:在设施的“硬联通”方面,多项重大跨境基建,包括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和莲塘/香园围口岸都于过去数年相继落成启用,大大促进了区内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也稳步推进了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构建。特区政府正进一步完善跨境陆路交通,包括与深圳市政府共同推动皇岗口岸重建,实施“一地两检”的安排。港深两地政府更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全面探讨优化港深口岸的容量及交通联系,其中也包括了展开连接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研究,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在“软联通”方面,多项政策创新和突破,促进了大湾区内规则和机制的对接,有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便捷流通。她在演讲中特别感谢韩正副总理主持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大力推动一系列重大及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税务优惠、进一步开放金融、法律、建筑及相关工程等服务贸易市场、科技经费“过河”、“港澳药械通”、“跨境理财通”等。对于去年9月刚刚公布的《前海方案》,更为香港的专业人才和企业缔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海方案》除了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面积扩展超过七倍到120平方公里,也强调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并加快建立与香港联通、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体制。特区政府会继续通过《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充分发挥香港拥有的世界级专业服务优势,推动落实《前海方案》。

在“心联通”方面,特区政府通过一系列宣传和活动,推动两地人民的交流和对大湾区的共同愿景。特区政府特别注重加强香港青年通过大湾区增强对国家的向心力,我们推出不同针对青年发展的计划,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以及其他多类型的实习及交流,让香港的青年有更多机会亲身走进大湾区的内地城市,探索在更大舞台各展所长的机会。香港也会用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支持,加强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加上粤港澳三地将一起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三地人员将在不同层面有更深、更广的沟通和合作机会,达致民心相通。

林郑月娥表示,除了推动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的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强调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香港已经宣布争取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特区政府会在不同方面推动节能减碳工作,希望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在发展低碳小区、开发低碳技术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为国家迈向碳中和做出贡献。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在积极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其中去年十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这是首次有内地市政府在香港发行债券,当中也包括绿色债券。香港未来也会积极与内地各省市政府探讨在发行绿色债券以至其他绿色金融范畴的合作空间。

香港特区政府网站发布林郑月娥致辞全文(图片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网截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论坛暨新时代大讲堂以“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联通共享、低碳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助力大湾区发展,由中国日报社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承办。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