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融媒体高质量发展,传递铁路好声音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1-10 16:12
2022-01-10 16: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融媒体传播内容、方式也在发生转变,融媒体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铁路作为服务行业,如何发挥融媒体的优势,既符合受众口味又保持自身的属性,在继续遵循媒体制作规律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形成线上线下同心圆,让新媒体“融”得巧妙、精彩,让正能量主旋律更高昂,才能更好地传递新时代铁路好声音。

推动融媒体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融媒体产品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才能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共融互通。5G、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从大家熟悉的“两微一端”,到短视频平台、知识分享平台、论坛平台等,通过打造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新媒体平台,将多种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合并汇总,不仅使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增强传播引导能力,更能产生强有力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推动融媒体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绘声绘色”。融媒体时代,将“图、文、影、音”形式全方位融入,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评论模式,实现了多元化呈现。短视频能够为受众带来直观的感受,既体现了内容的思想性,又创新了表达方式,同时,短视频也符合用户碎片化观看的特点,兼顾表达方式的创新,深受年轻人的喜爱。除了视频外,音频类的作品可以让受众“听取”各类资讯,能够放松双眼,非常符合当下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和媒体移动传播的特点。除了在视频、音频等呈现形态上做文章,近年来“漫评”越来越火热,所谓“漫评”采用的是“漫画+评论”的方式,直观表达出新闻事件的内涵,能够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作进一步解读,在轻松的氛围中传递了主流价值观,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推动融媒体高质量发展,要坚守“内容为王”。在信息获取快捷和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准确提炼新闻点,是做好融媒体产品的关键。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融媒体产品应坚持思想深度,必须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找准发力点,要将主流声音传递给受众。从铁路发展新变化,到社会热点新闻话题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新闻话题,既要做出快速反映、深入分析,又要避免“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在轻内在”等形式主义倾向,力求在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媒体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同时,跨行业、跨工种,纵横联合开展协作,打造融合新支撑,统筹推进跨界融合发展,变单一单向为互动交互发布,实现从单个产品创新向系统化创新转变,形成新型传播格局。

创新没有止境,融合发展永远在路上。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创作形式更加多样、服务更加优质的融媒体产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自我革新的先决条件。展望未来,随着铁路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运用“互联网+高质量”思维推进改革成果已成必然趋势,只有推动融媒体高质量发展,才让融媒体产品更加亲民、更为智能,才为人民美好生活和铁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作者:马锐超)

(马锐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