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旱稻示范推广成果报告会在京召开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1-10 14:05
2022-01-10 14: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种植消耗了全国50%左右的淡水资源,干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最主要因素。爱德帮高山旱稻示范推广成果报告会日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寇建平、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林友华、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文学、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处长肖新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曹坳程等专家,爱德帮农业发展集团董事长、高山旱稻研发人彭晓燕以及种植户代表等参加了报告会。

旱稻又叫陆稻,与水稻同源,皆由沼泽里的野生稻驯化而成。传统旱稻在广西、云南等地的山区种植历史悠久,用水量仅为水稻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由于亩产低、出米率低等原因,一直未受关注。在报告会上,彭晓燕就旱稻培育示范推广情况做了报告,三位种植户代表分别介绍了种植爱德帮高山旱稻的体会和收获。安徽省太和县种植户代表董玉龙说,通过在太和万亩林下试种旱稻,验证了高山旱稻能在从未种植过稻子的地区生长,而且长势良好。2022年,当地合作社将继续扩大高山旱稻种植面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高山旱稻新品种培育及标准化种植示范推广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2021年通过了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爱德帮高山旱稻产量已经稳定,适应全国各种土壤环境的示范种植,即使在贫瘠土地种植也能达到800斤左右亩产。

高山旱稻是一种新技术成果。爱德帮从2009年开始研发,历经了11年改良培育,目前高山旱稻具有耐寒、耐旱、耐热、耐水淹,而且抗病虫害能力强、根须发达等优点。并已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徽、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以及陕西延安的黄土缺水地区推广种植,亩产稳定。现场测产发现,平原缺水地带亩产可达1000斤以上。

2021年,在云南海拔2300米地区种植高山旱稻测产结果显示,200亩总产量可达16万斤以上。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副县长黄海滨在现场考察后表示,在高山上开垦的荒地,其他作物不生长,没想到爱德帮旱稻能生长得这么好。

寇建平说,欢迎更多有高素质企业家进入农业领域,推动农村经济提升,打造绿色食品。

据统计,到2021年,高山旱稻种植面积累计达1000多万亩,登记在册参与种植的农户共有11万多人。彭晓燕表示,在2022年,计划将带动40万农民种植,并依据高山旱稻可适应全国东南西北各种气候环境的示范种植成果,拟在全国推广种植。特别是在高山偏远缺水地区建立育种基地,为未来的荒地种植旱稻奠定基础。(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通讯员 李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