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国网甘肃电科院助力变电站运行与民友好新举措

“工频电厂强度152.36伏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0.0365微特斯拉,噪声值40.7分贝,请记录。” 2021年12月24日清晨,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化学环保技术研究所的两名党员何巍和汤一尧在平凉供电公司110千伏锦屏变电站进行变电站厂界电磁环境及噪声检测工作。何巍测试,汤一尧记录,每一个数据两人都会反复确认,确保数据可靠无误。

“我为群众办实事” 国网甘肃电科院助力变电站运行与民友好新举措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1-07 17: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工频电厂强度152.36伏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0.0365微特斯拉,噪声值40.7分贝,请记录。” 2021年12月24日清晨,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化学环保技术研究所的两名党员何巍和汤一尧在平凉供电公司110千伏锦屏变电站进行变电站厂界电磁环境及噪声检测工作。何巍测试,汤一尧记录,每一个数据两人都会反复确认,确保数据可靠无误。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国网甘肃电科院开展的变电站厂界电磁环境及噪声检测工作是助力变电站运行与民友好、与环境友好的举措。通过该项工作,确保在运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和噪声排放均满足排放要求,实现“环境友好、公众接受、程序合法、监测达标”的输变电工程环境管理要求。

同时,甘肃电科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到环境治理领域,将大数据运用于助力黄河流域污染排放治理。

“贵单位撰写的两份报告,为我所开展相关领域的政策研究、动态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价值。期望后续能建立常态沟通协同机制,在更多的领域、行业中数据共享,不断提升电力数据价值。”

2021年11月16日,国网甘肃电科院收到由甘肃省科技情报所出具的研究报告采纳应用证明。证明中提到的两份报告分别是《基于电力数据的重点企业污染防治专题检测分析报告》和《基于电力数据甘肃省产业发展态势分析》,两份报告均是依托国网甘肃电科院搭建的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平台精准分析电力数据后所完成的。

甘肃省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平台

“智慧用电检测平台能够辅助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对不同行业污染源的生产用电数据监测,对污染源生产状况、用电活跃度等进行分析评估。”国网甘肃电科院化学环保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该项目的负责人陈宏刚说,“我们针对具体的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环保风险、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达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

目前,结合甘肃生态环境厅的需求,该平台目前已接入监控黄河甘肃流域的80余家污水处理厂,并将逐步实现对甘肃省内黄河流域所有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控。

此外,甘肃电科院结合甘肃省农业发展优势,将高科技技术应用于助力“零碳”乡村建设。

2022年1月4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研究所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当地农民正在采挖新一季的洋芋。“以前种洋芋,周期长,虫害多,种出来也卖不了多少钱。自从国网甘肃电科院的技术人员给我们装上这套系统后,我们的洋芋长得快、长得好,一个鹌鹑蛋大小的洋芋出口能卖1块钱。温室里LED补光、温湿度控制、水肥灌溉、物理杀虫都是自动的,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运行信息,也能在手机上操作开关,太方便了。”农民企业家李进福每每说起这个系统总是赞不绝口。李进福是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研究所董事长,他提到的这个系统是国网甘肃电科院开发的零碳乡村区域微能网管理云平台。

国网甘肃电科院培养的智慧农业负荷 张海龙摄

近年来,国网甘肃电科院为解决甘肃省分布式光伏的就地消纳问题,以定西香泉镇为示范点,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并接入智慧管理云平台,不仅解决了光伏的就地消纳问题,而且提升了农业产业园管理和运维水平,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据悉,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国网甘肃电科院积极推进农业电气化理念,与定西市马铃薯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端院校,共同建成定西香泉马铃薯零碳生态村落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培育了893千瓦新型智慧农业负荷,为当地农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在满足农业负荷的同时,国网甘肃电科院还将多余的光伏电量采用加热沼气池的方式进行储能,沼气的产量增加了10倍,产生的沼气直接用于农村生产生活,而制造沼气产生的废液废渣用于制作农作物营养液,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废弃物的绿色循环利用。

据了解,智慧农业技术不仅应用于洋芋种植,在甘肃陇南地区的花椒金耳等农产品的烘干储藏、甘肃临夏地区的农牧业养殖技术中也颇受欢迎。

“脑中装着技术,心里装着群众,这是我们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发挥技术优势,尽可能做一些惠企利民的事是我们最幸福的事。” 国网甘肃电科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项目研发人员杨勇说道。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国网甘肃电力公司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