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经济在2021年保持了复苏势头,宏观政策回归常态化。今年,中国经济复苏动能将逐步由外需拉动转向内需驱动,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国内消费方面呈现出新特征。贸易方面,出口增速放慢,贸易顺差缩小;投资方面,创新、绿色投资快速增长;消费方面,短期内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回暖较慢,但长期趋势向好,国产品牌加速崛起,将成为引领消费的风向标和新引擎。
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巨大冲击后,2021年世界经济开始从疫情的影响中不断修复。中国有效控制住了疫情传播,在全球率先开启经济复苏,不但在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2021年也呈现出持续复苏的整体趋势。回顾去年中国经济,外贸整体保持强劲,但内需表现偏弱。
随着疫情后中国经济的持续改善,2021年中国宏观政策也回归常态化,较疫情期间相对宽松的政策有所收紧。前三季度财政支出两年平均增速降至0.2%,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同期公共财政赤字为1.5万亿元,亦较前两年有显著回落,显示财政政策处于偏紧的状态。广义货币 (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也较去年明显放慢。同时,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教培、互联网平台、高耗能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基建、房地产类投资增速回落。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图片来源:新华社
展望2022年,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宏观政策更加灵活精准,我们预期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复苏动能也将逐步由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转换。预计中国经济2021年增长率为8.0%,2022年为5.2%。2022年,宏观经济在整体保持复苏的同时,在出口、投资和消费等方面将具体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出口增速放慢,贸易顺差缩小。
2021年中国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1-10月中国货物出口达到2.7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上年全年的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中国出口主要由电机、电气和音像设备,以及机械器具等拉动,这两类产品对去年前10个月出口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4.4%和13.6%。
今年,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将提升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带动中国机械设备、电工器材、电子和汽车零部件等机电产品的出口。此外,新兴市场经济体疫苗接种率依然较低,产能修复较慢,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也形成一定替代需求。需要关注的是,受集装箱数量不足、港口货物拥挤、航运费用较高等因素影响,航运效率的下降也给中国出口带来压力。同时,随着发达经济体消费复苏由商品转向服务业,叠加高基数的影响,我们预计2022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放慢,但整体依然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进口方面,受秋冬季节能源需求加大、以及“双碳”目标下环保限产等因素影响,预计中国煤炭和天然气的进口有所提升。此外,全球疫情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执行造成影响。截至10月末,我们的计算显示,中国仅完成了两年协议中大约56%的货物进口目标。近期中美两国对话有所加强,11月16日两国领导人举行了视频会晤,就中美关系和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将有助于改善中美经贸关系。预计中国进口贸易在明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总体贸易顺差将有所减小。
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
去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2.2%,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推动了制造业投资的改善。同时,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提升了企业投资意愿。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并推动制造业向绿色、智能、高端升级。在政策的推动下,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例如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支持传统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近年来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明显高于制造业整体投资增速。新设立的北交所也明确表示,将重点为“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制造业投资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
图片来源:新华社
同时,和绿色发展相关的投资也是另外一个关注热点。例如,央行在11月推出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向相关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助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重点领域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中国主要发电企业加大了包括水电、核电和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力度,占全部电力工程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1年的63%上升至目前的将近80%,明显快于火电投资增速。
消费继续回暖,新国货加速崛起。
受疫情及防疫政策影响,消费特别是线下接触性的服务消费,复苏较为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短期来看,消费复苏的节奏依然会受到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但中国消费的基础仍然稳健,特别是就业市场不断改善,为消费回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1-10月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提前完成了全年新增就业1100万的预期目标。同时,城镇调查失业率不断回落,居民收入也在稳步回升,这些都为今年消费继续回暖提供了保障。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共同富裕政策的推进,以及养老医保等社会福利的普及,将对中国消费增长提供支撑,使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消费继续回暖的大趋势下,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新国货的快速崛起就是其中一个亮点。伴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增质扩容、文化自信和吸引力的增强、“Z世代”消费群体的迅速崛起,以及科技创新带来新消费场景等特征的涌现,兼具高品质、高颜值、个性化、性价比的新国货品牌迅速发展。2019年成为“国潮崛起年”,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随着国货品牌的全面崛起,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调查显示,2021年国货关注度为国外品牌的三倍。去年“双十一”期间,国产品牌成交额集中爆发,在服装、美妆、母婴等多个领域脱颖而出。“国潮“正在成为中国消费的最新风向标和拉动国内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Inner strength"
责编 | 宋平 布英娜
编辑 | 张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