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籍教师:生态贵阳是我的第二故乡

差不多十年前,我决定在中国定居。原因很简单,我跟随我的心,与一个来自贵州的女孩共度余生。因为她,我来到贵州省会贵阳生活与工作,有足够的时间认识和了解这个城市传统与自然的一面,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面。

捷克籍教师:生态贵阳是我的第二故乡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1-04 10: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差不多十年前,我决定在中国定居。原因很简单,我跟随我的心,与一个来自贵州的女孩共度余生。因为她,我来到贵州省会贵阳生活与工作,有足够的时间认识和了解这个城市传统与自然的一面,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觉得贵阳是一个宜居的生态之城。你介意听我讲讲我这样想的原因吗?我第一次来贵阳是在2010年的春节。老实说,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到访时间。贵阳的冬天湿冷,对于一个长年居住在国外、但家家户户供暖的外国人来说,这个冬天格外“难过”。

但这样湿冷的天气,仍然挡不住我对贵阳这座天然喀斯特公园的好奇。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逛遍了整个贵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如果你想感受厚重的历史感,那么我推荐甲秀楼和青岩古镇,这都是非常出名的人文风景区;如果你想亲近大自然,可以随时去黔灵山公园和花溪公园逛逛。除了上述非常受欢迎的景区景点外,不妨约着三五好友去贵阳周边的景点,比如美丽的红枫湖踏青和野营。

从这个角度来看,贵阳是很多都市人的理想之城,这里自然风光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让我们得以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消磨时光。

贵阳不仅是一个可以放松自我和享受自然的地方,也是一个适合工作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切身体会到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变革,可谓是生态与发展相辅相成。不像其他省份二十世纪八、九十代工业化进程发展迅猛,贵阳因为地缘位置,发展相对滞后。在我看来,交通与物流是阻碍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多山多溶洞的喀斯特地貌上建立密集的公路与铁路交通网络并不容易。

现如今,贵阳在公路、铁路、航空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正成为西南重要交通枢纽。此外,大数据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贵阳牢牢抓住了这颗21世纪“钻石矿”带动发展的机会。

贵阳这张大数据名片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自2015年在贵阳创办以来,已成为展示大数据最新成果的国际性盛会和世界级平台。

大数据同样融入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贵阳街头,从私家车、出租车再到公交车,绿牌的电动汽车比比皆是。自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欧洲绿色协议”公布以来,如何让人们更多地使用电动汽车一直是欧盟国家的热议话题。中国向社会推广电动汽车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政府的支持以及政策的优惠对汽车节能做出了积极贡献。

贵阳和整个贵州的基调一样,也在强调当地的饮食和民族多样性。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样的民族孕育了多彩的文化,这也许就是“多彩贵州”的由来——不仅因为色彩斑斓的自然风景,也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鲜活的人们。而贵阳就是“多彩贵州”的缩影,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各民族的美食,体验各民族的文化。贵州菜有时候会把我辣哭,其辣的程度超过了我的临界值。但是,一盒纸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可以再次享受这顿舌尖的美味。我想没人会忘记辣子鸡、酸汤鱼、花溪牛肉粉、丝娃娃,甚至是折耳根的味道吧?

以上就是我认为贵阳是一个宜居生态之城的原因。这是一个生态与发展并驾齐驱的地方,一个人民友好、饭菜美味的地方,一个我和妻子、女儿找到的第二故乡。(作者 Filip Jordan 编译 赵妍迪)

作者Filip Jordan(菲利普·乔丹),捷克人,任教于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原文见1月4日中国日报12版 英文链接:https://epaper.chinadaily.com.cn/a/202201/04/WS61d38e56a3108267e13210ff.html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