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RCEP开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1-01 08: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与生效,将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光明前景,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

作为全球覆盖疆域最广、惠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RCEP的生效对中国和其他成员方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RCEP是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为区域发展和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填补了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制度框架的空白,为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树立典范。

另一方面,中国对于促成和落实RCEP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各项谈判,以“促谈、促合、促成”的精神推动解决谈判中的难点问题。作为区域内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深度参与RCEP建设,意味着中国已具备推动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意愿和能力,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经贸治理中的重要制度性贡献。

RCEP具有高标准、全面性和包容性特点

作为区域内经贸规则的“整合器”,RCEP强调规则导向与发展导向并重,实现了高标准与包容性、原则性与灵活性兼顾。

RCEP将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高于WTO《贸易便利化协定》,这将大幅降低区域内贸易成本,释放巨大贸易增长潜力。各成员方结合自身利益关切,以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并存的方式推进区域内服务业开放,将在建筑、工程、旅游、金融、运输、物流等领域实现较大程度开放。各成员方均以负面清单形式对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5个非服务业领域做出较高水平投资开放承诺,有助于营造稳定、开放、便利的区域投资环境。这也是中国首次在自贸协定项下以负面清单形式对投资领域进行承诺。

RCEP将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RCEP采用区域内原产地累积规则,促进区域内中间品流动,增加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助推区域内形成完善的跨国产业分工体系,打造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

RCEP将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RCEP首次在亚太区域内达成范围全面、水平较高的电子商务规则,涵盖促进无纸化贸易、推广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在线消费者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并就跨境信息传输、信息存储等焦点问题达成共识,有助于增强各成员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政策互信、规制互认和企业互通,进而促进区域内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亚洲经济体参与全球数字经贸规则构建的能力。

RCEP将推动区域内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兼顾到不同成员方的经济发展差异,RCEP总体遵循渐进灵活的原则,规定了最不发达国家和特定成员方的过渡期和例外条款,并纳入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内容。

RCEP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

RCEP是新时期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将助力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CEP为中国参与国际循环提供了大型区域机制性平台,将促进中国各行业更充分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中国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RCEP显著提升了中国自贸区网络的“含金量”,标志着中国自贸区提升战略进入新阶段。RCEP签署后,中国对外签署自贸协定将达到19个,自贸伙伴将达到26个,中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覆盖率将提升至35%。RCEP是首次囊括中日韩三大经济体的区域贸易协定,在中日、日韩之间首次建立自贸关系,也标志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未来应将RCEP打造为亚太地区经贸合作主平台和动力源

RCEP是中国迈向更高水平开放的新契机,是亚洲经济走向美好未来的新起点,更是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开端。

一方面,RCEP依托市场与制度双驱动,将成为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的主平台。RCEP成员方存在极大的产业互补优势,凭借日本的金融、资本和技术优势,中韩的中高端制造业、新兴数字产业以及全产业链优势,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优势以及大洋洲地区的资源优势,能够汇聚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门类,覆盖从高端到低端的全产业链范畴,进而在区域内形成有效的产业链闭环,弥补原先各国产业链“短板”和供应链“断链”问题,增强区域产业体系的韧性,并在医药、生物、科技等领域打造亚太地区产业链亮点。

另一方面,RCEP的生效向世界表明开放合作是各国互利共赢的必由之路,对于消减逆全球化思潮的不利影响、增添亚太地区经贸合作信心是一个重大突破。RCEP的成功经验将成为未来扩展与深化地区经贸合作的动力源,有望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助力多边贸易体系改革,为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世界经济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教授 李思奇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