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本豆X《中国国家地理》微纪录片:告诉你一杯好豆奶的秘密

2021-12-20 10: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田畴、养分丰富的黑色泥土、颗粒饱满的金黄色大豆......近日,专注植物营养的豆本豆携手《中国国家地理》发布的豆奶原料溯源纪录片。该片犹如一场视觉盛宴,向业内外的广大消费者展示了一杯豆奶的前世今生。

该纪录片走进豆本豆专属农场,探索大豆到豆奶的制造之旅。严谨、朴实的旁白娓娓道来,逐步揭秘了豆本豆从产地寻找、品种甄选、科学种植到加工制作的全过程,每一帧画面都完美诠释了豆本豆的精益求精与匠心制造。

01.jpg

  黑土流金:专属农场蕴养优质大豆

黑土土质松软,腐殖质层深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在东北黑土区生活的当地人更是以“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的肥沃与珍贵。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有的三大黑土带包括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我国东北的黑土地。

02.jpg

中国国家地理的镜头,记录了豆本豆研发人员千辛万苦寻找优质大豆种植地的身影。他们对转基因检测、有机认证、基地规模等每一项严苛的产地限定条件都严格控制把关,从全球到全国再到东北,最终在全球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上找到了理想中的大豆基地,并确定为豆本豆专属大豆农场。

黑土地上的大豆品种多样。为了选出优质大豆,技术人员根据大豆的品质、营养和安全标准,在坚守非转基因认证的要求基础上,制定了严格的筛选条件。经过千挑万选,农场播种下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病虫害少等众多优点的优良品种,比如黑河43等。哪个品种本身杆比较强,比较抗倒伏。哪个品种虫害少,哪个品种营养更丰富......纪录片中,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教授和豆本豆的研发人员共同探讨大豆品种的选择。

03.jpg

事实上,得益于高纬度无污染的寒地黑土蕴养,基地的大豆抗逆性强,营养成分含量普遍高于其它产地。正如纪录片中所现:充沛的日照、肥沃的黑土......共同造就了中国原生大豆的优良品种。在此基础上,如何种植也至关重要。基于多年对大豆的潜心耕耘,让农场形成了绿色与生态、科技与智慧相结合的精耕良法,中国国家地理的镜头也记录了大规模农耕机作业的画面。

黑土流金,田畴似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一方好大豆,也开启了一杯好豆奶的制造之旅。

创新工艺:豆本豆定义植物营养新高度

从优质大豆到优质豆奶,还要依赖创新加工技术。早在2017年品牌创立之初,豆本豆的豆奶就坚持天然不添加的研发原则,通过石磨破壁、原浆提纯、分子乳化、无菌锁真四大先进核心工艺,创造零添加、高蛋白、营养多样的豆奶产品。在当时,豆本豆通在不添加的情况下,把每100ml豆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做到了4.0克,高于当时市面上的一些知名高端牛奶产品。豆本豆的横空出世,不仅引领了豆奶产业的结构化升级,也重新定义了豆奶营养的新高度。

纪录片中,达利食品集团饮料研发负责人孟海鹏介绍道:“我们要做不做任何添加的豆奶,我们的泡豆技术、研磨技术、微压煮浆技术和多级的分离处理,让我们的产品产生了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大豆的蛋白吸收率跟牛奶、鸡蛋是一样的,都接近1,所以它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

04.jpg

匠心制造,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豆本豆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植物蛋白行业的持续发展。近期,豆本豆推出了有机全豆奶。此次,豆本豆进一步升级产品加工工艺,创新应用了包括整豆灭酶、膳食纤维微米化处理等技术在内的全豆工艺。在不去豆皮和胚芽的状态下,进行全豆灭酶、全豆研磨,不仅全面锁住了膳食纤维等多种原生营养,还保留了大豆原有的豆香味。可以说,有机全豆奶开创性地利用“全豆技术”,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利用大豆的“三重原生营养”。

第一重是原生膳食纤维,在每盒250ml豆本豆有机全豆奶中含有3.0克的原生膳食纤维,相当于1个苹果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有效促进肠道消化。第二重是植物蛋白,每盒豆本豆有机全豆奶中含有高达6.5克的原生优质植物蛋白,能满足人们日常必备营养的摄入需求。第三重则是被誉为失眠终结者、神经营养因子、心灵维他命的GABA,即γ-氨基丁酸,每盒含有3.0毫克。

如果说豆本豆此前重新定义了豆奶营养新高度,那么豆本豆有机全豆奶则重新定义了高端豆奶的新高度。豆本豆也凭借着持续地技术创新,获得食品行业技术的最高奖项——2021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正如《中国国家地理》纪录片所呈现,专属有机农场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加上独有的现代化创新技术,成就了豆本豆豆奶的独特营养和醇厚口感。未来,始终追求营养本真,继续秉持为国民提供天然健康、营养的豆本豆,将为中国的豆奶产业、植物蛋白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继续引领中国植物蛋白产业的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