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杯”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双创大赛(高校专场)在佛山成功举办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2-17 11:17
2021-12-17 11: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15日,第二届“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杯”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双创大赛(高校专场)(以下简称“高校专场”)在佛山成功举办。当天共计14个项目参加路演,最终4个项目晋级全球总决赛。

CKX_9562_proc.jpg

本次大赛由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转化中心”)为高校专场提供项目征集、赛事组织、落地转化等全流程服务。

高校专场围绕“可运用于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创新技术”为核心主题,于11月份正式启动项目征集。高校专场执行负责人,转化中心项目部副部长、资深技术经理人刘经龙表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平台资源,充分发动 25 个高校工作站及广东省内 154 所高校科研处,积极联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连接全国 400 余所高校,同时辐射到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等三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筛选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优质项目进行定向或邀约报名,征集到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等30余所高校58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不乏国家、省重点实验室的院士、长江学者团队的优秀项目。经过层层筛选,最终14个优秀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入围晋级赛。

“面向高端装备的高精度旋转关节及机器人应用”项目研发了一种面向高端装备的高精度旋转关节及机器人应用;“面向高空金属结构环保型喷砂除锈爬壁机器人”项目解决了滨海工程钢结构易腐蚀、除锈难等问题; “基于智能感知的小型陆空两栖机器人平台”项目填补了现有机器人体系的不足……

现场,14支参赛团队依次路演,智能感知、无人系统、人机混合等多个领域项目同场竞技,赛事高潮迭起。参赛团队通过“9+6”路演形式演讲,由来自成果转化、财务分析、项目孵化、投融资等领域的5位资深专家从项目的实用性、创新型、实施效果、社会影响力、发展前景等多角度对参赛项目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4个项目晋级全球总决赛。

赛后,评委均表示本次大赛参赛项目质量普遍较高,有很多属于原创、首创、独创项目,甚至一些项目已经在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具备产业化潜力。

转化中心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陈耀军博士表示,中心拥有一批国内少有的、以硕博士研究生为主并具有企业研发经验的全职技术经理人才队伍,每位技术经理人负责各自擅长行业领域,从实地调研企业真实技术需求出发,深入钻研所在领域前沿技术,了解相关领域老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为企业和高校创新团队精准匹配需求,同时参与后续技术约定、商务谈判、合作落地等全流程的成果转化过程中。

高校专场最大的亮点是转化中心将为优质项目定制开展 “专场精准对接会”,搭建高校科研团队与博智林提供高效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参赛项目与博智林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注入高校力量为博智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技术应用进行数字化赋能。

高校专场以需求牵引,精准聚焦博智林公司人工智能发展中存在的难题,瞄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前沿发展和应用方向,通过引入高校力量,校、企、转化中心三方联合打通人工智能先进技术从科学创新到落地应用的完整闭环,助力成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集聚高地。

据主办方介绍,第二届“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杯”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双创大赛也将于上海、长沙、深圳、武汉、欧美等地开设专场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