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吹响了全省奋进再出发的集结号。
湘水上的灿烂明珠——衡阳,正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勇立潮头、争当领头雁。
12月6日,鹏城深圳迎来了一批来自雁城衡阳的客人。衡阳市在这里举办招商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来自大湾区的企业分别与衡阳市签订了万魔声学智造群产业链、低碳智能制造科技园、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型工厂、衡阳晶佳智慧城产业园、天集产城科创中心、美日高电子元器件制造、智慧供应链科技创新园区等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额63.5亿元,涵盖了智能制造、电子科技、智慧物流、投资运营等多个领域。
成功缘于实干,实干才能兴邦。“闯”“创”“干”,是省党代会报告中3个关键字。12月1日,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在衡阳白沙工业园宣讲省党代会精神,与大家分享心得:衡阳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就是要坚决当好“施工队”,市委书记是“施工队长”,园区、企业是“施工队员”。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敢闯善创肯干的衡阳“施工队”正在火热施工。
入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白沙绿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近期,衡阳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奏响衡阳“施工队”启航新征程的美妙音符。
衡阳“施工队”到底怎么干?且看3个关键字——
莫只顾埋头赶路,一定要抬头看路。衡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全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有哪些优势?
“衡阳有3个潜在特质:
最重要的优势是区位优势,最重要的条件是交通条件,最重要的基础是产业基础。
”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告诉湘伴君,在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中,衡阳找到了自身准确定位: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大湘南被看作沿海的内地和内地的沿海,衡阳区位优势明显,立体交通构筑开放大通道,形成了3条高铁交汇、共5个高铁站的强势布局。此外,衡阳人力成本较低、土地优势明显。
结合这个特点,衡阳正积极搭建总部平台,创新差异化、标杆性激励政策和措施,积极培育特色总部基地、特色总部小镇,精准引进和发展总部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内陆的集散点。衡阳的“天时地利人和”要素全都具备。就“天时”来说,新一轮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内陆转移正当其时;就“地利”来说,以广州为中心,向北画一个500公里的半圆,这个半圆形成一个弓形,衡阳处于弓把位置蓄势待发;就“人和”来说,仅在深圳的衡阳人就多达40万,沿海人脉资源丰富。
所以,衡阳要围绕工业品 “大湾区研发、衡阳生产分拨”、农产品“衡阳加工集散、大湾区消费”格局布局产业、引进企业。
特变电工云集5G智慧工厂是全国输变电行业首家5G智慧工厂、省内第一家全场景5G智慧工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全省打造“三个高地”的支撑点。从全省来看,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和特变电是制造业的三大标杆,而特变电产业主要靠衡阳支撑。
就当前而言,衡阳要立足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输变电、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等标杆产业;从长远看,要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军民融合产业。
摸准“施工任务”,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快人一步、胜人一筹。
今年国庆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衡阳市15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441亿元,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这些重大项目具有突出投产达效、突出发展后劲、突出民生关切等特点,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
衡阳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9月底召
开的衡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衡阳市委旗帜鲜明地提出“三强一化”建设(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区域中心化),努力推动衡阳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2021年全省第三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衡阳分会场活动举行,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聂沛摄
今年,衡阳市产业项目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绩和重大进展:
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以核技术应用为特色的衡阳白沙绿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致力解决我国核技术应用发展中“卡脖子”的关键核心问题,规划202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
积极谋划并打造以衡阳市为核心、长株潭为主要基地的输变电产业“一核三地”空间布局,全力推动湖南省以输变电产业集群为代表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全市钢管及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形势喜人,龙头企业华菱衡钢获得有中国工业“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14家规上企业1至10月产值同比增长29.9%;
弘电新能源智慧制造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工业区工程建设整体完成88%;
领湃新能源150亿瓦时高能比电芯建设项目,整体施工进度完成90%;
在前不久召开的衡阳市产业推进大会上,衡阳市再一次对产业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在原有8大重点产业集群、14条优势产业链的基础上,衡阳未来产业集聚发展的“压舱石”为“一核两电三色四新”:
“一核”即核技术应用产业;“两电”即电气设备、电子信息产业;“三色”就是“有色、白色、黑色”,即有色金属、盐卤化工、钢管及深加工产业;“四新”即新能源汽车、生态农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生物医药与健康疗养产业。
精心绘制施工图纸,按图施工蹄疾步稳。围绕“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产业,衡阳市将不断做强实体经济,以制造业引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主要着力实现四大升级:高端、智能、绿色、融合。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哪里环境好,企业家就“飞”到哪里。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唯有不断创造新的制度优势,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衡阳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今年10月,衡阳市推出对项目建设实行承诺考核制、备案监督制、规模榜单制、清单管理制、现场观摩制和“云调度”平台的“五制一平台”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干出实效、结出硕果。如精准摸排、定期梳理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项目建设困难问题、解决措施和责任分工“三张清单”等。
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衡阳市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衡阳推行赋“码”访企保护机制,访企须预约,“绿码”方可进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曦 摄
连日来,一项项“码”上福利刷屏衡阳市企业家朋友圈:职能部门进企业参观调研、督查检查等必须“码”上约,访企行为满意度将被企业“码”上评;企业遇到疑难可“码”上问,相关单位则要限时办理“马上答”;所有惠企政策集成发布,“码”上一目了然……这些,来自衡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新推出的举措——企业赋“码”保护机制。
过去,接待参观调研、督查检查,让一些企业疲于应付。针对这一情况,衡阳专门打造了赋“码”保护平台,实行一事一赋授权制、一企一码打卡制、一事一评评价制和赋码保护问责制。所有访企公务活动需在该平台提前预约,访企事项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后,平台赋予绿码;若未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企业不同意调研参观、超过年初备案次数或者多头重复检查执法,则被赋予红码,不得入企。
服务不“卡壳”,发展就不会“梗阻”。衡阳市还强化专班力量,全力聚焦产业项目。对原有“产业链”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升级,每条产业链实行“一名市委常委+一名副市长”的专班制,推行专班“闭环工作法”,全面构建从决策部署到协调推进到最终落实的全闭环。
“我们将致力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秦国文表示,营商环境就是衡阳“施工队”的施工环境,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衡阳将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
(湘伴)
【责任编辑:蔡东海】
COMPO
WS61bc2c88a3107be4979fd906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112/17/WS61bc2c88a3107be4979fd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