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粉巨头:义门白家炼成记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2-13 10:39
2021-12-13 10: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凭借小小一碗酸辣粉,疫情之前,最多开店2000多家,6个平方的直营店一天卖出6000多碗,这就是重庆的义门白家——15年时间,成为细分领域的行业霸主。

放眼中国,不管火锅、咖啡还是奶茶,餐饮行业细分市场的翘楚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但已经逼近3000家大关的酸辣粉巨头,为何知道者甚少?

这和义门白家创始人陈华的人生经历有关。

陈华(左)和弟弟陈明(右),都不愿回忆创业时的艰辛

从保安到义门白家

巫山人陈华,1991年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到巫山县供销社上班,而供销社很快就倒闭了。陈华一横心,坐了三天车南下深圳,但钱用完了也没找到工作。无奈之下到又借钱去了广州,降低心理预期,在当时广州第一高楼中信大厦当了一名保安。

从保安开始的逆袭人生,是用搏命换来的。中信地下室一场大火,陈华冒死跑进火场,逐一检查床上还有没有上了夜班睡着了的工友,赶在消防队员赶到前拼命救火,这让他一战成名,成为了保安的队长,1997年的月收入就达到了3000元。

陈华志不在此,放弃“高薪”,来到当时的四川省会成都创业,失败后拿着600元的收入,成为了建筑公司的一个工头,一干七年之后,他再次开始创业,2004年回到重庆开了家成都名小吃“白家肥肠粉”——他常在成都吃这个果腹。

成都的肥肠粉并不适合重庆人的口味,店生意并不好。陈华去掉了肥肠,加入了杂酱,把肥肠熬的汤料换成了鸡汤,名字也改为了“义门白家”,店址选在了刚成为商圈的观音桥香港城和佳侬商业城。

此时的重庆,小面之外,酸辣粉基本上还没有几个人做。

顾客盈门的义门白家观音桥香港城店

手工的每天6000碗

义门白家酸辣粉,原料是红薯粉,而从最初开始,陈华就使用“手工”这个方式来做——把红薯粉搅拌合适后,用手把粉从漏勺拍进开水里,固化成型后,冷却,送到店里,再煮给顾客。

陈华负责酸辣粉的制作,他弟弟陈明负责店里的售卖。由于杂酱酸辣粉在重庆是“新生事物”,而坚持手工制作的酸辣粉密度小,更吸味,义门白家的杂酱酸辣粉味道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加上观音桥商圈此时也蒸蒸日上,3块钱一碗的义门白家酸辣粉香港城店火了,白天任何时间都要排队才吃得上。

人多了,陈华坚持“手工”不动摇,他坚持每天4点钟起来做手工酸辣粉,“锅里热气腾腾,肚子上长起了痱子,手每天都拍到麻木,经常手一拍就要拍到下午,过节要拍到傍晚,那个滋味,一干就是七八年,记忆犹新。”陈华说。

陈明说起那段时光,直言“不想去回忆”,他说,店里最初的时候只有三个平方,一口锅,但是最多时要站下六个人,转身都困难,“打佐料到师傅,15种佐料,需要在10秒钟内,打好四个盒子的全部佐料,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手速!多年来,只有一位师傅能这么熟练,我们每天都在店里站到腿软!”陈明说,当时盐是放在汤底里面的,每半个小时要尝盐度,嘴都尝到麻木了,“每天数一块一块的零钱,都经常对不上,实在没时间把账对清楚。”

全家齐上阵,人手也不够,这家小店后来扩大一倍到6个平方,一天最多的时候卖出了6000多碗酸辣粉,顾客全部是打包端走,这样的平效可谓惊人。

  义门白家开发的新品类冷串串

近3000家加盟店

一天能卖6000碗酸辣粉的店,很快引起了关注,2014年,开始有人到义门白家来学技术,学的人多了,陈华才感觉,应该做加盟了。

为了方便加盟商加盟,陈华从2015年把佐料进行了复合化,酸辣粉进行了干化,汤料的原材料进行了标准化,与此对应的是,加盟费只有不到3万元,这让义门白家酸辣粉具备了迅速复制的条件,这一年就有300多家义门白家酸辣粉店开了起来。

全国遍地开花后,义门白家的复制速度明显加快,“有时候一天接待的加盟商,都需要一个大会议室才能集中宣讲,2018年的时候,已经开到了2000多家,2019年已经逼近3000家,而此时的管理公司,只有不到20人在高效运转,义门白家什么广告都没做过。

时代推着义门白家成为了行业巨头,但2020年初开始的疫情,让酸辣粉为主打的义门白家受到较大冲击,因为这种餐食不大适合外卖小哥花半个小时送到食客手里,义门白家的店面扩张加速的步伐按下了暂停键。

面对危机,陈华反而有时间沉下心来,想清楚这几年高速扩张的经验和教训,义门白家拓展了钵钵鸡等更适合打包的产品,陈华还开拓了蛙鱼潭这个新品牌,进入美蛙鱼头品类,并率先把美蛙鱼头做进了商场。

这两年,全国做酸辣粉的品牌逐渐多起来,疫情对餐饮的影响依然存在,义门白家正在丰富产品线,以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换挡升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