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全力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营造“首善有爱、环境无碍”氛围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能体现城市温度,也是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硬任务、硬指标。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目前,“冰立方”无障碍设施已经全部完成改造,正在进行细节提升和完善工作。

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全力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营造“首善有爱、环境无碍”氛围

来源: 北京日报
2021-12-01 15: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能体现城市温度,也是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硬任务、硬指标。11月24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迎来倒计时100天,2019年底启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也收获满满,成效显著。

经过三年努力的整治,北京冬奥和冬残奥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基本实现无障碍化,城市道路更加顺畅,交通出行更加友好,公共服务更加便利,信息交流和服务更加贴心,居住环境更加舒心,一个体现中国风采、首都风范的无障碍环境善之区慢慢呈现在大众面前。

冰立方无障碍通道

冬奥和冬残奥场馆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无障碍改造是亮点
10月30日,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在国家游泳中心落幕,中国队夺冠,除了轮椅冰壶队员的专业水平,场馆的无障碍环境和服务更是赢得了各国运动员和官员的认可。
国家游泳中心,大家以前喜欢叫它“水立方”,完成了冬奥改造的它有了新的昵称“冰立方”。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此次冬奥改造中的重要一环,在场馆建设中同步实施。
从“冰立方”北广场的4号门进入,有一条“之”字型无障碍通道可直达冰场,宽度能容纳两辆轮椅。建坡道不仅可以弥补电梯运力不足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拓展在急救医护的情况下,容纳多个救护担架的空间。
改造中,水立方保证最佳观赛席位留给残疾人朋友,为此,还拆除了一些座椅,预留出南北两侧看台区,按照场馆总坐席数1.2%的比例为轮椅使用者提供无障碍席位,同时按1:1的比例设陪同席。
20间无障碍卫生间进行了同步改造。明亮宽敞的卫生间全部采用电动门,具备语音提示,洗漱台的镜子采用了倾斜角度设计,方便轮椅使用者。
就连小小的更衣间也别有洞天。“除了10间永久的运动员更衣室之外,我们改造了10间集装箱式更衣室来灵活补位。”国家游泳中心无障碍改造工作人员解释,每间约30平方米的集装箱式更衣室其实是由4个小集装箱拼接而成,为了配合轮椅“平进平出”,采用了自动门的设置,更衣室门口的轮椅坡道坡度设置为1:16,还设计了双层扶手。更衣室内部,坐便器、洗手池、淋浴设施应有尽有,简单好用,赛时将让运动员感到暖心服务。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目前,“冰立方”无障碍设施已经全部完成改造,正在进行细节提升和完善工作。同时,针对“相约北京”测试赛的反馈结果,工作人员正在完善无障碍标识系统,尤其是指路标识,能够让运动员可以独自沿着无障碍路径参赛,为他们带来便利。
冰立方无障碍观赛台
冬奥(冬残奥)村无障碍流线将让运动员畅快通行
11月20日至21日,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开展了一次“全流程、全要素、场景化、实战化”的运行测试,演练现场,坐着轮椅的参测员杜鹏和同事们畅快地感受体验无障碍流线。
坐着轮椅在村内,杜鹏可以无障碍通行至各功能区,室外园区三个出入口,均为无障碍出入口,园区导览图中注明无障碍游览路线。环形无障碍路径连接到每栋住宅楼,所有道路都不设置台阶,而且地面不采用嵌草砖、小料石等不便于轮椅通行的材料。
冬奥(冬残奥)村无障碍卫生间
冬残奥会期间,9栋公寓楼预计接待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残奥冰球、轮椅冰壶项目的534名冬残奥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为了让大家住得舒服,公寓内部处处体现对他们的关爱,残奥会房间均设立了完备的无障碍设施,室内门采用带有把手的平移门,无障碍卫生间地面为防滑地面,设置两侧有安全抓杆的坐便器,洗手盆为高度80厘米的台式洗手盆,淋浴间为无障碍淋浴间,设置安全抓杆和淋浴凳等。此外,在冬奥会向冬残奥会转换期间,每张床的床脚将进行调整,使床的高度能充分满足残奥会需要。
赛时,无障碍智慧服务平台还将投入运行,残奥运动员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村内无障碍路线导航。查看无障碍设施使用状况并进行预约。客房内,还可通过手机APP或智能控制面板实现对灯具、空调、窗帘的控制。
而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冬残奥会时,预计接待30多个代表团的400余名居民,仅使用1组团和2组团,可提供678张床位,其中包括158间无障碍房间。这些房间内的开关、插座、镜子、窗户把手等都采用低位设计,便于残障运动员使用。紧急按钮设在床头柜上方显眼之处,如遇突发情况可一键呼叫,信息直达中控室。
场馆周边
延庆区:坐轮椅也能“爬”长城 逛精品街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延庆区是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的重点区域。专项行动以来,全区对562个公共空间点位进行了统一改造,打造了八达岭、龙庆峡景区、东外大街商业区等20个精品示范项目,让行动不便的人士享受便利。
八达岭长城高铁站作为冬奥会重点交通服务配套设施,承担着观众和部分注册人员的交通转换及服务功能。车站于2019年底投入使用,在建设之初就将无障碍理念融入设计之中.
如今,站内设有多个无障碍卫生间,盲道设施完善,能够为不同出行需求的旅客提供安心舒适的候车环境。同时,出站方向还安装了一部斜行无障碍电梯,电梯提升高度达到42米,长约84米,实现了“无障碍”出站。
坐轮椅也能“爬”上长城观景
在八达岭景区,景区停车场、卫生间、游客服务中心、电梯等设施都进行了加装和改造,便于游客进行咨询、如厕、购票、登城等活动,大大提升了景区的服务质量。特别是加装电梯后,坐轮椅的游客可以乘坐电梯到达长城东平台和景区观景台观赏长城全貌和夜间景色。“以前只能坐缆车,现在可以自己爬了,非常高兴。”全靠轮椅出行的祁春祥说,如今自己就能体验到“爬”长城的乐趣,感受长城的磅礴气势,十分开心。
位于延庆区中心位置的东外大街,包含妫川广场、银行、餐馆、酒店等多种商铺及政府办公场所,是延庆区最为繁华的地区。2020年,延庆区对东外大街进行了全面的无障碍设施改造,64家商户已经能满足各类人群的服务需求。
今年以来,延庆区聚焦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新要求,对冬奥场馆周边持续开展排查建账,查缺补漏,对重点区域的“七小”门店和公交车站进行整改,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营造良好的无障碍环境。
石景山区:力争实现区域无障碍全覆盖
在2020年的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和各区情况总结中,石景山区成绩位列第一,被公示为优秀区。
成绩来得并非偶然。石景山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努力实现从单一场所转向区域性、全要素改造提升。
石景山八角南路商圈无障碍设施
随处可见的坡道、固定舒服的安全扶手、低位服务台……近几年,石景山以八角街道、古城街道为首创街道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石景山区残联联合多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推动工作实施落地。特别是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在居住区、公园、政务大厅等场所,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设置无障碍通道,配备无障碍标志以及轮椅停靠区域、固定设施等无障碍设施,延时坡道无高差,在无障碍卫生间加设低位紧急呼叫按钮,力争实现区域全覆盖,让居民生活环境更便利、更友好。
此外,辖区9个街道和15个委办局的重点点位进行了“个案”定制,19个政务服务大厅和区信访办配备了“爱之声”远程在线手语翻译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政务服务大厅信息无障碍一系列改造升级,极大地满足了特殊群体的需要。
朝阳区:重点整治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
位于奥林匹克园区附近的北京北辰洲际酒店既是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也是残奥大家庭酒店。目前已完成20间完全无障碍客房和9间轮椅友好型客房及酒店公共区域配套无障碍环境改造。
针对无障碍客房赛时需求量大,赛后利用难度大的特点,酒店管理团队与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门和设计单位同步规划无障碍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从设计方案、图纸确认到标准审核,与北京冬奥组委和市、区无障碍专家始终保持密切沟通和交流。改造后的完全无障碍客房空间大、装修效果时尚、设施设备齐全。
“我们把床的高度从65厘米降到了45厘米,和轮椅高度是持平的。茶几和桌子拉开距离,为轮椅留出回转空间。”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卫生间也完全满足无障碍要求,增设可渗水的淋浴凳、可视温度喷淋等,洗漱台容膝空间很充足,台面上还有扶手,多处细节体现了酒店无障碍人文关怀。
在健全完善无障碍设施基础上,酒店管理团队加强对员工无障碍服务意识培训,力求做到设施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
北辰洲际酒店只是朝阳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聚焦涉奥重点场所周边及群众关切热点,根据市专班任务要求,朝阳区明确亚运村、奥运村等12个重点地区,蓝色港湾商圈、望京小街等7个重要商圈,冬奥场馆、31家奥运签约酒店、涉奥定点医院周边1公里等涉奥区域范围实现点位“应建必建、应改必改”,确保整改点位没有断点、衔接顺畅、安全便利。
海淀区:依托首都智库发挥专家“外脑”作用
“以前没有这个无障碍坡道,去哪都不方便,所以就不愿出门,现在无障碍修好了,让我们出行更便利了。”今年57岁的李女士住在首都体育馆周边,如今,整条街上的商超、酒店、饭店等,全部完成了无障碍设施改造,门前坡道、扶手、标识等显眼可见,大大方便了她和其他居民的日常出行。
无障碍改造工作,离不开首都智库的助力。无障碍专项行动以来,北下关街道残联多次组织摸排工作,召开无障碍专项行动推进会,并就中关村南大街沿街的无障碍问题汇总。随后,街道两次邀请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的专家,针对首体周边及辖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召开交流会,由清华团队对首体周边无障碍环境现状进行研判,发挥了专家“外脑”作用。随后,街道负责人多次走访改造施工现场,进行协调督导。
多元主体的参与助力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改造提升中也有着明显的成效。如今,圆明园地铁站A口接驳道路和公园南门区域的志愿者招募站的坡道增加了盲道钉、盲道贴,边缘还设计了特色的回行纹石材装饰。“改造除了要让轮椅人士受益,还要符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而这样的坡道既能起到提醒作用,也体现了圆明园的氛围感和体验感。”参与改造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分院副院长韩孟臻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正觉寺院落还采用可移动式卷帘坡道,有无障碍通道需求时有工作人员将卷式坡道铺设好,无需求时则保证了整体建筑的美观与和谐。公园滨水区域还增加了无障碍轮椅席位,方便与家人共同游园时休息、观景。
徐健每天带导盲犬“呆萌”乘地铁上班
重点领域
交通:解决连“点”成“线”难题 打造连贯流线体系
以往,许多无障碍环境建设解决了“有”的问题,但尚未达到“好”的程度;解决了“点”的问题,但没有连成“线”,这一点在交通出行上尤为明显。此次专项行动就是解决无障碍设施不规范、不到位、不系统的问题。
为提升道路无障碍设施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北京市市管城市道路无障碍改造精细化标准图集》印发,对盲道遇障碍物通行路径、公交站台无障碍设置等内容进行细化明确,督促指导城市道路各项无障碍元素整治工作。依照这个标准,本市试点完成前门东大街和东三环辅路两条无障碍示范路治理工作,并邀请残联监督员进行现场体验监督。体验员认为,治理后的无障碍示范路通行环境更加友好,通行体验更加舒适。
针对“轮椅乘车”难题,公交集团正在逐步调整城区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确保年底前城区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率达到80%。轨道交通方面,全市将完成142部轮椅升降平台和59部爬楼车的改造工作。
城市道路方面,今年以来,北辰西路、复兴路、首都体育馆南路等258条道路排查治理工作完成,全市提升改造了2780处、2.11万平方米的盲道和坡道,其中盲道治理1614处、0.92万平米,坡道治理1166处、1.19万平米;完成无障碍公交站台改造27个,初步形成连贯的无障碍交通出行体系。
医疗:台账管理让医院里外“焕新”
从走进天坛医院门急诊大厅,到乘坐电梯进入奥运门诊;从挂号、候诊、就医,再到交费、化验、检查、取药等各个流程和环节,天坛医院各处都有清晰的无障碍标识,并确保设施方便畅通。
在门诊大厅、急诊、病房、餐厅等公共场所都设立了无障碍坡道,坡道两侧均安装有扶手。门、急诊大厅内,设置了低位咨询台、低位窗口、低位电梯按钮和公用电话及取款机等设施。考虑到坐轮椅患者转身不方便,医院在残疾人专用电梯内还安装了镜子和扶手。
急诊、奥运门诊、奥运病房还设立了宽敞的多功能无障碍卫生间,患者可以直接坐轮椅进入。特别人性化的是,无障碍卫生间内专门安装了呼叫器,患者一旦有问题只要轻轻按下按钮,护士站的值班人员便实时与患者对讲沟通,提供帮助。
除了内部,天坛医院周边直径1.5公里范围内无障碍环境同步“焕新”,包括天坛生活广场的无障碍停车位,23家门店、3家酒店的出入口坡道、扶手,软性服务也没落下。周边13个社区政务场馆还“上新”活动坡道、扶手、爬楼机、辅助器具,周边道路也列入区城管委慢行系统整体规划。
此外,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全市医疗场所均进行了一院一策、台账管理。笔者看到,纳入无障碍环境整治提升的医院都有一套工作方案,涉及医院内外整改场所存在问题、整改方案、整改情况,既能量化工作任务,也方便监督工作进展,及时推进及时销账。
购物:无障碍监督员助力重点商圈 王府井实现精细化提升
整条大街道路无高差、商店与公共道路无障碍接驳;盲道和坡道无缝衔接;一体化坡道解决一排店铺的无障碍通行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王府井商业区也发生了不少改变。
环境提升,少不了无障碍监督员的助力。“以前我不爱出门,现在改造好了,也想经常出来逛逛。”解占元是位“老北京”,也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出门基本靠电动轮椅。走在改造后的王府井大街上,解占元感受最深的就是无障碍设施和商圈自然融为一体。
看不出特别的改造之处,正是王府井商业区无障碍改造最大的特点。“外地游客来京,肯定会来王府井打卡。”王府井管委会街区运行部负责人刘洋介绍,无障碍环境提升从细微处入手。盛锡福、步瀛斋、吴裕泰和肯德基等门店,因为门口改造空间有限,无法在每个店都建出入口坡道,于是加装了一体化坡道。一头一尾两个坡道,市民可通达近10家门店,解决了一排商店的无障碍出行难题。
改造过程中,解占元和其他无障碍监督员深度参与其中。“他们的感受最有发言权。比如好友世界商场以前的L型坡道太陡,6级台阶也让许多轮椅朋友难进门。”刘洋说,根据监督员的建议,他们对坡道进行了全方面改造,为了达到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1比12的标准,L型坡道变成“之”字型,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可以轻松通行。
截至目前,全市构建了一支近2万人的无障碍志愿监督员队伍,其中专业监督员有2365人,包括残疾人1356人。7名无障碍监督员入选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无障碍监督体验组。监督员队伍在推动无障碍环境水平规范性、适用性、系统性显著提升,宣传无障碍理念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小”门店:改造由专人负责一店一策
除了全市2.9万栋老旧住宅楼单元门口进行无障碍坡化外,北京市还改造了街边“七小”门店2.4万个,让北京这座超大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与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仅一路之隔的科学园南里东街是朝阳区打造的无障碍示范街。小门店门口道路零高差、显眼的无障碍停车位、冬天不凉手的坡道及扶手,这条全长540米的科东街让无障碍监督员张静波直言“惊喜不断”。街道通过动员科东街周边的12家社会单位参与无障碍建设工作,街边门店全部按照无障碍标准进行了改造,方便有需要的居民进出。
“七小门店”也是专项行动中的重要工作。它包括小餐馆、小网吧、小旅馆、小浴室、小歌舞厅、小理发店、小便民店,其实都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是街道老人、残障人士活动最多的一亩三分地。全市为此专门出台了针对街边门店无障碍环境设计指引,属地街道办事处或基层残联等部门将统一组织各社区责任规划师或专业机构,对每个门店的个性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无障碍专项设计,做到专人负责,一案一策。
通州区以玉桥街道“七小”试点作为示范,针对不同改造环境的门店因地制宜,一店一策。对于能设置固定坡道的商家,则对其进行现场踩点,联合区无障碍专班、设计方现场制定解决办法,实现多家门店共享。对于无法设置固定坡道的地方和商家,采用“软性”服务的形式,即让商家在外张贴带有电话号码的无障碍标识,居民需要帮助时可以提前打电话,店铺便将准备好的可移动式坡道搬出并提供相应帮助。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