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根植风土香飘海外

中国葡萄酒根植风土香飘海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1-28 16: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实施有望扩大双方优质产品的覆盖范围, 助推中欧贸易发展。

中国日报网11月28日电(记者ALEXIS HOOI 赵瑞雪)今年,山东烟台莱州市朱桥镇的酿酒葡萄种植户万秋华像往年一年,迎来一个丰收年。

“(今年)我们的收入十几万元。”53岁的万秋华说,这个收入比以前种地的收入要多很多。

朱桥镇,地处丘陵地带。2013年以前,当地的农民以种植玉米、小麦和花生为主。用万秋华的话说,丘陵地带土地贫瘠,种植庄稼收入很低,基本是靠天吃饭。2013年以来,张裕在朱桥镇种植8000亩适应贫瘠土壤的酿酒葡萄,雇用周边村子的农民在葡萄园工作。万秋华和她的丈夫就是在2013年承包了张裕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里的150亩地。

“收入开始高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万秋华说,用这几年的收入积攒,她支持儿子在城里置备了婚房和车。

再过几天,万秋华和丈夫就要开始到种植地上修剪葡萄枝,生活虽然忙碌,她觉得忙碌得有劲头。

“这里的地适合种葡萄,农资由张裕统一提供,技术也有培训,不怕种不好。”万秋华说。

“丘陵这样的土地适合葡萄的种植。”张裕朱桥镇葡萄种植基地负责人杨亚超说。

杨亚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专业毕业后,来到张裕工作。2012年底杨亚超来到朱桥镇建设葡萄种植基地,并指导农户修剪枝条、定芽、施肥、打药等。

杨亚超介绍,朱桥镇葡萄种植基地每年雇用周边村子的600多位农民在葡萄园工作。在园内工作的农民,每年人均能增收10000元左右。

“我们根据葡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管理,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每年大约组织10到15次培训。在价格上,我们对葡萄基地所产的葡萄采取保底收购‘保护价、市场价、优质优价’等措施。”杨亚超说。

果农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张裕葡萄种植基地采收葡萄。摄影王毓鹏

作为中国现代葡萄酒工业的发源地、全国主要的的葡萄酒产区,烟台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面积达到28.5万亩。这里的酿酒师们介绍,烟台产区年日照时数2600多小时,年均降水量525mm,年平均气温13℃,是中国唯一在冬季不需对葡萄藤进行埋土防寒的优良产区。这里的土壤砾石含量高、透气性好,拥有葡萄酒尤其是海岸葡萄酒所需要的阳光、沙砾、海洋要素。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开启了中国工业化酿造葡萄酒的新纪元。

烟台市统计局数字显示,烟台目前共有葡萄酒生产企业203家,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12家,实现产量7.13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19.49亿元。全市葡萄酒上下游配套企业100余家,销售企业、专卖店达400余家。烟台葡萄酒在国际上获得各类奖项500多个,2020年,烟台葡萄酒的品牌价值为852亿元。

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高京涛介绍,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促进葡萄酒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条例,“我们是要把烟台打造成一个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

烟台葡萄酒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名单,对促进烟台葡萄酒出口,以及开拓国内市场都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高京涛说。

随着《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我国首批100个地理标志正式获得欧盟保护。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定义,地理标志是指在具有特定地理来源,并因该来源而拥有某些品质或声誉的产品而使用的一种标志。《协定》有利于中国与欧盟的相关产品获得彼此消费者认可,进一步推动双方产品进出口,可以有效阻止地理标志产品假冒。

首批协定名单中,中国的葡萄酒产品有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烟台葡萄酒和沙城葡萄酒。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数字,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5万亩,共有酒庄211家、年产1.3亿瓶。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2020年宁夏葡萄酒出口逆势增长46.4%。

除了烟台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张裕在宁夏、北京、辽宁、陕西、新疆等地布局了20万亩葡萄基地。去年,张裕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3.95亿元。其产品出口至西班牙、智力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2016年德国杜塞尔多夫PROWEIN酒展上,外国客商选购张裕产品。摄影吴小霞

张裕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龙谕酒庄酒已经出口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出口欧洲21个国家。张裕总经理孙健表示,该公司正走在全球葡萄酒行业的前列,被纳入《协定》产品名单、年轻群体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等因素能够助力张裕开拓更多的市场。

“我们的质量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在本地优势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特别是在与进口葡萄酒的激烈竞争中,我们需要培养消费者,为他们提供好的选择。”孙健说。

无论是新产品、更小的包装、混合饮料还是满足市场数字化趋势的电子商务平台,商业创新都将是获得更大份额市场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个市场现在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蛋糕,孙健说。

张裕的总酿酒师李记明表示,烟台的竞争力得益于地理和地质条件、合适的葡萄品种、成熟的专业技术以及适合中国口味的品种选择。

中国的葡萄酒正赢得越来越多的欧洲消费者认可,李记明说。李记明也是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等国际三大权威组织聘任的国际评酒委员,他说:“考虑到葡萄酒在欧洲的历史、生产和市场,这份被广泛的认可是不容易的。”

仙境美酒

烟台的酿酒优势在风景秀丽的蓬莱地区十分明显。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仙境” 的蓬莱,其沿海丘陵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葡萄园和酿酒厂。

拉菲集团投资建设的瓏岱酒庄就在这里。这里的葡萄是十年前种植的,绵延420个山坡。瓏岱酒庄与农民和村民合作,每年生产约2500箱葡萄酒。

瓏岱酒庄技术总监Denise Cosentino说,葡萄园致力于根据当地条件生产最优质的葡萄。

“蓬莱最大的优势是地理位置。我们在这里尝试做的是让这里生长出的葡萄能够体现出产地的风味。我们能够生产出非常优雅、精致平衡的葡萄酒。”Denise Cosentino说。

在龙亭酒庄总酿酒师刘拉玉看来,蓬莱拥有顶级专家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以及让大家能够改进和创新的环境。

“这里的果农有一定的果树种植经验,劳作起来很专业,龙亭的园艺师在指导果农种植葡萄时沟通起来很容易,种植管理也更得心应手。”刘拉玉说,政府给与的支持和补贴对于葡萄园最初几年的发展也很重要。

龙亭酒庄葡萄酒品鉴会。照片提供

龙亭酒庄占地68公顷,其中一半面积用来种植葡萄,年产高端葡萄酒5万瓶。其酒窖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成熟的酿酒技术,占地3700平方米,另有4000平方米用于会客和餐饮。

刘拉玉介绍,龙亭酒庄备受赞誉的葡萄酒包括一款精致的霞多丽,其采用精确的生产方法酿造,体现了产区的风格。

“我们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希望能够让大自然在我们的葡萄酒中发挥作用。”刘拉玉说。

在不远处的安诺酒庄,年产量约六万瓶。其获得国际奖项的精品葡萄酒系列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客户。

安诺总经理李顺庆介绍,具有花香果香的葡萄酒,以及其独到的蓬莱风味,与年轻顾客产生了共鸣。

安诺葡萄园占地80多公顷,充分利用了蓬莱南部秋山河谷的小气候。“我们已在这里种植葡萄7年。这个行业竞争性强,需要大量投资和投入,但我们看到了不错的回报。”李顺庆说,酒庄将拓展“体验旅游和文化旅游”。

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高京涛介绍,烟台已构建起以葡萄酒产业为主,配套产业为辅,教育培训、文化传媒、葡萄酒文化旅游、影视体育、会展服务等一二三产横向融合协同的发展格局,带动形成了葡萄与葡萄酒特色产业集群。

“烟台的葡萄酒行业深受重视。这里的经济实力、行业专长,以及无与伦比的历史和文化因素,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打造烟台这座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提供动力支撑。”高京涛说。

 

(ALEXIS HOOI 赵瑞雪)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