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捂热”民生“温度”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1-26 08:53
2021-11-26 0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安至延安的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上推广应用“铁路e卡通”业务,用科技“解锁”西北老区人民便捷出行的新模式。

其实,“铁路e卡通”业务并非首次运用,早在2018年10月30日“铁路e卡通”就在长株潭城际铁路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如今长三角铁路的沪宁城际、宁安城际、宁启铁路等都在使用“铁路e卡通”业务。此次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新”新科技,其实是“老兵新用”,让已经成熟的科技服务在更广的领域运用。

科技让出行更有魅力。前段时间,复兴号高铁上的三个座位指示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直呼“被科普”“涨知识”了,更有甚者特意买票打卡复兴号,亲身感受列车上的科技体验。随着高铁网的越织越密,“科技感满满”同样铺在了越拉越长的钢轨之上。从彻夜不眠排队购票到轻点手机随到随走,从大包小包回家过年到专列旅游反向春节,所有的发展变化都充斥着科技的力量。旅客从走得了的需求到走得好的转变背后,有着太多科技的支撑,科技带来便捷和舒心的同时,也给旅途增添了色彩。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前不久,国家铁路局就《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回应广大旅客关切,就是问计于民施策于民的体现。旅客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有什么样的诉求相关部门就想方设法对需而行。近年来,铁路部门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推出一项又一项利民的举措。所有科技的运用都是为了更好服务旅客,这是根本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通过不断创新,用科技赋能不断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让出行体验更美好。

民生事小重千钧,一枝一叶总关情。科技这朵“红花”虽好,但还需更多服务“点缀”。科技赋能的背后,是为旅客服务初心的滋养,是发展跟上“步伐”的要求。只有继续把旅客出行的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才能释放出更多更暖的“民生温度”,温暖你我而又发展彼此。(通讯员 曹恒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