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顺利召开

第二十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
2021-11-22 17: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22日电 11月20日,第二十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2021年中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在线召开。本次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承办,以“高水平开放与合作共赢”为主题。来自全国几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受邀参会,近万名线上观众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洪俊杰教授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秘书长林桂军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创始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薛荣久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蒋庆哲书记致辞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也正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校70周年,全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成立30年。本次会议的召开,响应了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重大战略,充分体现了国际贸易学科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事业持续贡献力量的重要功能。林桂军秘书长回顾了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的建设与发展历程,指出学科协作组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家经济建设及政策指导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而在新时期,学科协作组应该呼吁各高校对数字贸易发展、全球价值链布局、贸易争端等重要议题做出新的理论研究与阐释。薛荣久教授指出,1991年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建立的初衷是让国际贸易学科跟上时代的发展,三十年来依靠各高校的努力,学科协作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此感到非常欣慰。现在入世二十年之后,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如何进一步提升贸易质量,打造贸易强国将是国际贸易学科接下来探讨与研究的重点。

按照会议安排,本次会议组织4场主旨演讲、5场专家论坛、6场青年专家论坛,1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24场专题论坛,涉及全球价值链、新科技革命和人工智能、数字贸易与数字经济、WTO组织研究、中国引进外资和企业走出去、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此外,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常务理事单位会议。

在开幕式之后,两场主旨演讲先后进行。第一场主旨演讲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强教授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副司长陈雨松先后发表主旨演讲。第二场主旨演讲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唐宜红教授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学科协作组秘书长林桂军教授,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佟家栋教授,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赵忠秀教授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第一场主旨演讲中,隆国强副主任的演讲主题为“加强对国际贸易新趋势的理论研究”,他指出国际贸易正体现出向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与韧性化转型的重要特征,如何在外部环境恶化与新冠疫情流行的大背景下让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跟上实践需求,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陈雨松副司长的演讲主题为“世界贸易组织工作形势”,他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当前的世贸组织正面临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中小微企业、疫情防控与协调等方面的新问题。

在第二场主旨演讲中,林桂军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双循环模型结构与内外联系机制”,认为双循环概念的提出代表了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的历程中进入了内外关系认知的新阶段。林教授进一步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构建了大国开放经济双循环模型,探讨了内外循环的关系,加深了我们对于双循环新格局的理解。

佟家栋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深化改革”,指出自贸试验区同时承担了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新时期开放型经济的高水平平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等三项主要任务。针对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佟教授提出应进一步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

赵忠秀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下外资嵌入与绿色价值链”,提出外资企业作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了产品、资本与技术流通,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更多的碳泄漏,从而应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提高外资管理制度质量,落实双碳目标,共同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