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帮扶新举措——南网知行教育发展基金暨南网知行书屋项目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教育帮扶新举措——南网知行教育发展基金暨南网知行书屋项目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22 13: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22日北京电 11月19日,“南网知行教育发展基金”成立暨“南网知行书屋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和广州两地成功举办。仪式上,教育专家、企业代表、基金会代表、学校代表等以线下和线上演讲的方式,分享了南网知行书屋项目的故事和意义,项目受益县教育局代表进行了揭幕。

与此同时,为了让欠发达地区孩子享受优质的阅读教育资源,享有更多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南网知行书屋校园阅读书单”正式对外发布。600余位嘉宾与项目受益地教育局、乡村学校师生通过线下和线上直播方式参与,直播还吸引了关心乡村教育的社会公众观看。

南网知行书屋项目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推出,南方电网捐助1.5亿元,“十四五”期间,为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和海南5省区小学援建300个“南网知行书屋”。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玉光在致辞中表示,教育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5年过渡期内,要继续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抓住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让乡村孩子“上好学”,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兼工会主席毕亚雄在致辞中表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南方电网坚决落实党中央教育扶贫相关精神,在脱贫攻坚战中,多措并举实施教育扶贫。

毕亚雄表示,随着更多“南网知行书屋”陆续建成和使用,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将享受更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我们也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施常效教育帮扶,助力夯实共同富裕之基。

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在致辞中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乡村振兴务必抓好教育。他认为,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南方电网就彰显了“国家队”、“主力军”的使命担当,为助力南方五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文凯说:“南网知行教育发展基金暨南网知行书屋项目,是南方电网和中国扶贫基金会面向乡村振兴新阶段实施的教育帮扶新举措。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与南方电网密切合作,共同把南网知行书屋建好、配好、管好、用好,使之成为培育乡村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阵地、精神家园。”

此前,南方知行书屋已建成50所,分别在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的乡村小学。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视频演讲中表示,“越是边远地区,越是农村地区,越是弱势人群,越是贫困家庭往往孩子的阅读资源就越少,得到的好书就越少,得到的阅读的指导就越少。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就在逐步拉大,所以从阅读开始推进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其实是最好的路径。”

朱永新认为,“阅读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十九大也特别提出来,要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这是我们中国在面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要研究、要努力践行的一个伟大的工程,因为这是一个塑造民族灵魂和民族精神的工程。”

朱永新呼吁,“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全社会的动员,让更多的企业像南方电网一样,让更多的社会公益机构,像我们扶贫基金会那样,真正地开始重视全民阅读,重视儿童阅读,重视把最美好的童书给最美丽的童年。”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在演讲中表示,帮助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孩子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启迪梦想,能够有机会享受如城市一样良好的教育和资源,正如前面讲的,南网知行书屋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就提供了这样的资源和机会。

王军说:“一个好老师,会带好一个好班级。一个好校长,能治理好一个好学校。在书屋的使用中,我们将开展针对乡村学校老师、校长做好学生阅读的培训工作,让老师成为孩子阅读的领路人。我们将组织老科学家走进校园领读科普,组织老革命家走进校园,讲述书中的革命故事。

“从事乡村扶贫、乡村发展扶贫工作近20年了,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的改变往往需要一代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在于人才振兴,而乡村教育振兴是人才振兴的基础,青少年代表着未来,代表着乡村更多可能性。

广东省揭西县大溪镇中心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是全县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给全校师生带来了很大变化。

该校校长李锡喜在演讲中说,在贫困的乡村学校,建设书屋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契机。

李锡喜说,“山区乡村的孩子也是有学习天赋的,与城市相比,他们缺的只是机会和资源。有了南网知行书屋,有了更多外部的支持,有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我相信,越来越多像我们这样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为他们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